老婆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当牛奶店的老板,大概是源自儿时食品贫瘠年代,对热腾腾牛奶的渴望,对柜台后牛奶售货员的羡慕。
中考时,她被岳父岳母“强制”读了卫校,中专毕业后,在社会上晃荡两年,又去石河子读了高护(高级护理),然后来了上海。
对于护士这个行当,她并不喜欢,觉得受约束、不自由,“医生的嘴,护士的腿,跑来跑去,每天很累”,还得值夜班;她坚持着干了十来年,疫情之后,基本上就不想干护士了,整天琢磨着初心,一心想开个店,自己当老板。
半年前,关于创业方向,她一开始选了几家,如宠物商店、加盟紫燕卤菜连锁店、美甲店、卖烧烤、麻辣烫、饺子店、清美超市,最后锁定在了牛奶店。
她初步调研了一下,在上海开牛奶店,最大的开支就是房租,各种牛奶有厂家配送的,水电税费有限,如果每天赚的利润超过200,剩下大概是净收入。
她说卖牛奶,是她儿时的梦想,人到中年, 希望我能理解她当一个小老板的愿望。
看她如此“想朝坑里跳”,我私下里也调研了一下,知道牛奶店对地段、回头客、牛奶品类等要求,也知道竞争激烈,这个钱不容易挣。
人劝人千次无益、事劝人一次就成。
为了不打击她的积极性,也想让她圆一下儿时的梦,我建议她先到附近一家牛奶店打工,全面观摩几个月,看人家究竟赚不赚钱,也对这个行业有个基本的了解;等有了几个月的牛奶店经验后,再决定是否自己开店?
很快,雪莲就应聘到了距离小区2公里外的一家牛奶店。这家牛奶店所在的地段是一个崭新的小区,建设的挺洋派,入住率60%,牛奶店有些偏,店面30平方,房租一个月5000。
老板是四川人,老板娘是上海人。两人都有正式工作,这家牛奶店是她们在上海开的第3家店。她们最初选择这个创业方向,是因为有便利的渠道拿到牛奶(光明乳业公司有熟人)。
对于这家新开的店,她们知道需要以店养店,需要给新店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让这个店面成熟起来。因此,一开始,觉得能打平、不亏就行。
具体养店的方法很多:比如做一些促销、赠附近居民一些牛奶、礼品;在小区附近做一些宣传,给前来选购牛奶的顾客较大的优惠;根据顾客需求,特意订购一些品类,哪怕亏一点也无所谓。
雪莲进店打工之后,除了日常销售外,老板特别叮嘱她,争取要到顾客们的微信,把顾客加群,这样的话,店里牛奶促销就更精准了——新进牛奶、牛奶快过期时需要促销等等活动,可以在群里发布,顾客看到了,就会回复,这样促销起来,比较方便,成本也低。
雪莲刚进店时,牛奶微信群120人,经过她的努力搭讪,把微信群的人数增加到了320人,整整加了200个顾客,成就感很高。
半年前入职时,雪莲干劲十足,当时店面营业额一天平均1200,最高1800,很少有低于700,按照25-30%的利润,一天利润300左右,老板还是挺满意的,因为是个新店,小区入住率还不高,这样发展下去,一年后,店的利润到每天300-500,又有了稳定的客源,那还是可以期待的。
但事与愿违,小区入住率一直不高,而这两个月,旁边又开了两家大超市和几家小超市,把原本不断的客源又分流了。尤其是盒马、清美等超市,都有专柜卖牛奶,很多顾客买别的菜,就顺带着把牛奶买了。
雪莲跑到别的牛奶店调研情况,除了一家地段非常好的店面,营业额降了20%以外,其他的几家牛奶店这几个月营业额都是对折、再对折,简直难以为继。
分析原因,大概如下:1.大部分网购了,各种各样的牛奶直接送到家门口;
2.附近新开的超市的冲击,顾客顺带买了牛奶;
3.顾客收入下降,消费被动降级,牛奶不是必需品;
4.现在牛奶,酸奶质量也堪忧,大部分都齁甜齁甜,不符合健康习惯.......
原因当然很多,但雪莲所在的牛奶店,营业额真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快速下坠,从几个月前平均1000的营业额,降到了300,甚至200以下,那利润更是微薄了,几乎忽略不计。
最伤老板心的是,原来牛奶店的顾客群,最多是300人,老板搞牛奶促销之类,就在上面发个促销链接,比如某种牛奶原价28,快过期了,价格打折20、15等就卖了,走个量,赔本赚个吆喝。
不知为何,这个月,退群的接二连三,现在群里的人只有150了,走了一半。
大家为何退群?原因也可以理解,大概是不想买牛奶,没有这方面需求了,又觉得老板天天总在群里发消息,感到厌烦,索性眼不见为净,退群了事。
短短半年间,牛奶店的冰火两重天,让雪莲感到了牛奶销售,经营小店冰冷的寒意。
她几天后将失业,未来何去何从,她正陷入迷茫。
她想开一家牛奶店,加盟一家牛奶店干店员的经历,让不懂经济的她,切身感到了经济的冷暖和生活的不易......
她暂时不想开店的事情了,以后怎么办?等过了十一再说吧。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