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冲“跑量”,上“强度”!

九八跑起来 2024-09-06 04:44:49

“八月,311公里!终于达成300月跑量目标。九月,继续“加量”,全力冲击全马“255”赛季目标”。大众“破3”跑者,全球计算机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万加富教授给自己立下新目标。

告别八月,意味着“夏训”落幕。在刚刚结束的2024哈尔滨马拉松,云南名将杨定宏以2小时13分12秒的个人职业生涯第三好成绩夺得全程男子组亚军,中国籍冠军。

​37岁“高龄”依然可以跑出逼近个人PB的成绩,非常值得敬佩,也充分说明马拉松这项运动非常看重运动员的后天努力以及自律、严谨、刻苦的训练态度。

​进入九月,各大路跑比赛越来越多。身边不少跑者已经报了衡水湖马拉松等比赛。那么,从“夏训”模式,转到“秋训”备战模式,我们该如何提升自己的专项能力?面对比赛,该如何采取针对性的备战策略?

​建议:增加基础跑量,提升专项(长距离训练、混氧训练)训练强度。

受夏天高温的制约,在过去的2个多月里,不少跑友的训练强度并不低,特别是间歇训练次数和强度均达到历史最佳,但是基础跑量(有氧)相比于秋冬季节,下降比较严重。

​那么,在备战参加全程马拉松阶段,就要增加基础跑量。所谓的基础跑量是指16公里以上,心率150次/分钟左右的高质量有氧耐力训练。通过反复的高质量有氧训练,提升和巩固耐力水平,从而为下一阶段的专项训练做准备。

随着基础跑量的不断提升,加上夏训积累的高强度心肺刺激,机体承受更大负荷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这时候就可以增加30公里以上的长距离训练,训练强度以有氧强度(心率150次/分钟左右)为主。

​例如:每2周进行一次30~32公里有氧耐力训练。运动训练是机体刺激与反刺激的过程。超长距离有氧训练不仅能够强化机体长时间工作能力,也是准备全程马拉松必须要重视的训练内容。

当积累了一定的基础跑量和已经开展了长距离训练后,说明竞技状态已经进入较理想的备战阶段。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围绕着比赛目标来调控竞技状态,而不是盲目加大运动负荷。

​特别是进入赛前三周时,不能继续增加运动负荷,避免身体出现过度疲劳,影响竞技状态,应采取一边“练”,一边“调”的训练策略。

​例如:课表要围绕着重点课来设计,要有导向性。非重点课的训练强度(降低),以不产生身体疲劳为目的。此外,即便是重点课,训练强度也尽量不要超过最大强度的85%。

第一,防止感冒。秋季早晚温差大,出汗后身体容易着凉,所以训练后要及时换衣,避免受凉感冒。建议大家每次训练时,多带一些T恤、袜子、帽子等可以替换的运动装备。

​第二,及时补水。秋季空气中湿度减少,容易引起咽喉干燥、口舌少津、嘴唇干裂、鼻子出血、大便干燥等症状。因此,秋天不要空腹训练,训练前吃一点面包、香蕉,训练中也要补充电解质,防止低血糖、头晕、出虚汗、四肢乏力等不良生理反应。

​第三,循序渐进。秋季由于温度适宜,整体训练负荷要高于夏训,人也容易兴奋,如果训练强度过猛,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因此,秋天不仅重视热身环节,也要多关注自己的身体“反馈”,在跑量和强度的安排上,要循序渐进,不能过于急于求成。

​第四,重视恢复。俗话说“春困秋乏”,秋季气候宜人,日照时间变短,利用这一好时机,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保证睡眠充足,不仅能快速恢复体力,也是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总之,经历过一个夏训的备战,秋天注定会有一个好结果。在备战比赛的过程中,大家不仅要充满信心,也要做好每一个训练细节,特别是随着温度的下降,训练的激情和干劲会越来越强,这时候恰恰要学会自我“控制”,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

​此外,运动负荷的递增也要循序渐进,跑前热身、跑后拉伸环节更要重视,不能掉以轻心。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