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就开始准备后事,日本人的死亡计划值得我们思考。 50岁,开始着手准备自己

骑马来看书 2024-12-19 23:31:53

50岁就开始准备后事,日本人的死亡计划值得我们思考。 50岁,开始着手准备自己死亡前的事情。 60岁,把自己所有银行卡上的存款归集到一张卡上。(我估计,他们也怕子女们被银行证明你妈就是你妈这样的问题吧。) 65岁,把自己玩不动的东西处理掉。 70岁,从繁忙的大都市搬到郊区的小公寓。(其实,人老了,在多数年轻人眼中就成了没用的老东西。) 75岁,扔掉自己多余的一切东西。把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整理成一个手提袋就能装下的程度。以免自己去世后,亲人还要很麻烦的一边处理,一边伤心。 80岁,交代好自己的身后事。以免自己突然离开,留下子女们争夺家产。 说到这里,有人觉得自己50岁正年轻。可是,仔细研究一下中日文化的差异,也许你就不会这么想了。 中国人重孝道,所以,只要家风好的家庭。老年人一般都会安享晚年。日本则不同。 在日本,他们对孝道持一个复杂的态度。老人一般会和晚辈分开居住。 在这种情况下,老人得自己处理自己的起居饮食。所以,他们产生50岁就处理后事,也不意外。 在分居的情况下,有些人会在节假日选择与自己得长辈团聚。甚至会主动接济自己的长辈。 还有一种情况,年轻人不愿意照顾老年人。这一比例达到37%左右。所以,日本有65岁还开出租车的,90岁卖拉面的,比比皆是。 可以说,日本人的孝道观念导致他们过早的“安排后事”。其实,现在城市里长大的90后,00后不知道。现在80后的爷爷辈也有类似的做法。 他们会在快60岁的时候,准备好自己的寿服,还有棺材板。甚至,一些老人还会互相讨论自己的寿服。 似乎,死亡对于他们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农村里,冬天老人们会扎堆离开人世。所以,以前的老人,能够正视死亡。从这一点上,中国老一辈和日本人有类似的观点。 但是,随着更多的人走向城市。死亡,似乎变得陌生。享受了改革开放春风的老年人开始意识到,自己能够,也可以活的更久。所以,他们会想尽办法,让自己活的更久。比如,他们心甘情愿地接受一些养生的骗局。 那么,我们有没有必要过早地面对死亡?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故事: 10年,每天6点30,每次60秒语音内容,一次都没有错过。 20年,每年做跨年演讲,已经坚持了10年。 20年,坚持做一档文化节目。他希望能做到60岁。 没错,他就是罗振宇。他每年演讲的标题都是《时间的朋友》。 今年,他已经50岁。他说,他要开始准备自己的身后事了。所以,他很珍惜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 对,这就是我从“正视死亡”这个现象背后,看到的积极的一面-珍惜生命。 比起,50岁就凝视死亡。从现在就珍惜生命,活好当下,在离开人世的最后一刻不留遗憾,也许才是对“死亡”的尊重。 抗击老年危机

0 阅读: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