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越员工称解决方案陷入僵局
从事发到现在,吉利方面一直在试图解决问题,也看到杨总每天在微博上不停的回复极越车主的需求。
下一瓶除了写了一篇自我感动的检讨书,没有让人看到实质性的努力。
度娘这边也是,除了开头交社保之后,就没有动静了。
极与越并非极越汽车的主体,而集度相关公司的大股东还是度娘,吉利在其中并不是主角,只是一个代工+主要供应商的身份,股东、董事会、品牌经营方都是度娘这边的人。所以事情发展到现在,问题出在哪里已经没有什么争议了。
对于极越今天的成绩,大家也要明确一个事实,就是之前一万多的销量当中,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是因为什么因素而定的?我相信因为「吉利生产+SEA架构下的PMA1平台」会是一个核心因素,如果造车的主体是度娘,仅凭一个阿波罗智驾+大模型产品,最终能够驱动多少消费决策?很难说。
我常去我家附近的商场,原来在中庭客流量最大的位置,有一家极越快闪店,B座还有门店,所以经常会路过。每次路过时,会经常听到消费者在交流这辆车,其中提到「吉利」两个字的频率很高:很多小年轻夫妻或情侣买车时,最后男方都会提到是吉利生产的车,这很像是一种定心丸式的补充说明和发言,用来打消对方的担忧。
所以,极越这个品牌经过这次事件以后,也让人看到了汽车圈的一种「责任错配」,品牌主体和次主体之间的出力和责任承担是完全倒置的。作为旁观者,没有证据表明度娘和下一瓶没有推动,但吉利方面在这次事件中表现出的担当,确实让人容易产生对比,以至于产生现在的窘境,让人失望。
公关行为也好,作秀也罢,以后极越的车主自己会有一个公正的评价,是被谁搞黄、被谁抛弃、又是被谁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