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左宗棠发妻周氏问:你每个月的俸禄是多少?左公答:一年40000两白银。妻子吃了一惊,说:既然你一年有40000两俸禄,为何每月才给家用200两?这么抠门!这钱你都花哪儿了…… 1863年的一个冬夜,湖南长沙寒风刺骨。屋内,一盏昏黄的油灯下,左宗棠的发妻周氏正低头记账。 “老爷,你每个月俸禄到底有多少?”周氏突然抬起头问。 左宗棠从案几前抬起头,略微停顿了一下,答道:“一年四万两白银。” 周氏闻言,愣住了。她难以置信地问:“一年四万两?那为何每月只给家用两百两?这几年家里入不敷出,连添件新衣都得盘算着来,你这钱都花哪儿去了?” 她语气有些激动,觉得这个丈夫实在太“抠门”了。 左宗棠却并未因此恼怒,他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夫人,这些银子大部分都用在国家大事上了。” “国家大事?”周氏不解地看着他。 左宗棠点点头,指着桌上的地图说:“如今朝廷内忧外患,边疆危急,战事不断。陕甘一带军粮匮乏,我不得不用自己的俸禄垫付。灾荒也频发,江南灾民苦不堪言,我若见死不救,怎么对得起这顶乌纱帽?” 周氏听罢,脸色缓和了些,却仍有些不甘:“可家里总得过日子,难道全用在外面了?” 左宗棠摇头苦笑:“夫人你有所不知。这些年,我为军队和赈灾垫付的银两,已远超十万两。若非朝廷财政紧张,何至于此?国家养育了我,我有义务回报。”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你知道吗,有时连官场中人也看不过去。慈禧太后见我清贫,特意调我去江浙任职,希望我能积些财富。 但这些年来,我又将大部分收入拨给国库和赈灾。若非如此,边疆战事如何维持?百姓如何渡过饥荒?” 听到这些,周氏陷入了沉思。她知道丈夫从不谋私利,但没想到他竟将所有的精力与财力都投到了国家事务上。 左宗棠见她默不作声,又轻声说:“你可知道,这些银子换来的,不仅仅是战士的军饷和百姓的一口饭,也是国家的安稳啊。” 两年后,新疆突发危机。浩罕头目阿古柏率军侵占新疆,建立伪政权,威胁我国西北边疆。 左宗棠得知此事,主动请缨出征。但朝廷仅拨付五十万两银子,根本不足以支持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没有钱,怎么打仗?”左宗棠的心情十分沉重。他凭借多年积累的声望和人脉,四处筹措经费,甚至以个人名义向外国银行贷一百三十多万两,才勉强凑齐出征所需的经费。 战争历时一年多,左宗棠率军辗转千里,最终击败阿古柏,收复了新疆。 然而,他也因此背负了巨额债务。朝廷财政拮据,无法替他偿还贷款,他不得不从自己的俸禄中逐年扣除偿还。这些负担让本就清贫的左宗棠家庭雪上加霜。 官场斗争此时也卷土重来。李鸿章为争夺军机大臣一职,不惜向朝廷弹劾左宗棠贪污军费。此事惊动了慈禧太后,她亲自下令彻查。 几个月后,调查结果公布:非但左宗棠没有贪污,反而长年为国家垫付军饷,数额高达数十万两。慈禧太后勃然大怒,当即宣布五十年内不得弹劾左宗棠,以彰显他的忠诚。 “老爷,你这样为国操心,真的值得吗?”周氏一次与他闲谈时忍不住问。 左宗棠看着妻子,语重心长地说:“夫人,家是小家,国是大家。若没有国,哪还有家?” 这种家国情怀同样贯穿于左宗棠对子女的教育中。他一向告诫子女:生活只需温饱,不可奢华。他留下遗嘱,仅为子女每人留五千两银子,其余全部捐给国家和百姓。 “财富会让人懈怠,唯有勤奋和才学才是长久之计。”这是左宗棠对子孙后代的期许。 回顾一生,左宗棠对国家大事鞠躬尽瘁,对家庭却未能多加照顾。他时常感慨:“我这一生,对国家对百姓算是尽力了,唯独亏欠了你们。” 周氏听后,并未多说什么。她知道,左宗棠早已将家国情怀融入了生命。 这个清贫一生却浩气长存的丈夫,不仅是她的骄傲,更是天下百姓的“左公”。
左公名垂青史
左公千古
好样的
贪婪奸诈卖国的李鸿章,看不惯清廉忠诚能干的左宗棠。
左公名垂千古
左公心中有国家[点赞]
没有左宗棠,新疆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