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之前连棉被都没有,古人是怎么熬过来的?答案可能很残酷,现代人眼中的浪漫大雪,就是古代普通人的噩梦! 有兴趣的可以去翻一下史书,地方志,因生产力落后,风险抵御能力弱,面对寒冬往往是一次又一次“泥途尽水,都民寒饿,死者甚众。” 仅《汉书》武帝一期记载,就有雪灾,霜冻六七次,每次因寒冻死不计其数,其中关东多地发生人相食现象。 《宋史》中,仅首都开封记载大雪灾害就有多达16处之多: “天禧元年(1017)十二月,京师大雪,苦寒,人多冻死,路有僵尸。” “至和元年(1054)正月,京师大雨雪,贫弱之民,冻死者众。” “……” 哪怕到了清朝棉花渐渐普及,据《民国无氏县志》记载,“连雪三日,雪深四五尺,举家冻㱣者数百。” 史书记载,棉花直到宋元时期才经西域引至中国,但因产量低下,成本高昂,在历朝历代都是奢侈品,普通人能有件棉被,都是十分珍重的家当。 穷苦人只能用茅草,柳絮等充当棉衣棉被填充物,事实上直到上世纪中叶,棉被在我国都是当嫁妆的稀缺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随着纺织化工等产业飞速崛起,我国才逐渐摆脱落后面貌,才有了现代人冬季追寻浪漫的诉求。 想一想,我们能生在如今社会是多么幸运,要知道我们脱离穷苦社会也就区区几十年而已。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