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就曾经是一名语文老师,我对现在的语文教育存在如下困惑。 首先,就是我们过多强调语文的知识性,工具性,而没有强调语文的文学性,审美性。 孩子们一直机械地背着字词句,知识点,主题思想,写作特点。上了这么多年语文课,却从没真正体会过中文之美。 其次,语文学用脱节。 很多人就算高考语文分数不低,但是一到实际工作中,简历不会写,报告不会写,论文不会写,会议纪要也不会写,书也不会看。纯粹为了做题,语文素养,实际写作功底,一点没提升。 再次,很多课文的选择和学生的心智不匹配。 有些文章过于深奥晦涩 ,只有有了一定的阅历,时过境迁,孩子们才能读懂。可是现在,这样的文章大量出现在不合适的年级,孩子们未必能懂。 最后,语文教育过于模式化,不允许个性存在。 阅读理解,要揣摩出题人的意图,才能答对得高分。所以,屡次出现这样的尴尬事,阅读理解的原作者自己都未必能答出出题人给的题目。 作文也有固定的模板,你怎么想的不重要,问题是你要写到改卷人的心趴上,才能得到高分。这让孩子们变得投其所好,虚伪。也彻底失去了写作的兴趣。
我自己就曾经是一名语文老师,我对现在的语文教育存在如下困惑。 首先,就是我们过
冬萱评情感
2024-12-16 10:55:33
0
阅读:46
名俞
将语言与文学分离,中考高考只要求考语言的逻辑性阅读理解、考写作能力。把文学当做业余爱好,从中考高考中排除。把文言文、古诗词、政治、历史、地理融合在一门通识教育课中,这门课中学毕业每人必考,只分为合格不合格,不合格者不能升学。不应该要普通老百姓的孩子承担培养专家的文言文、古诗词、文学、政治、历史、地理教育,那是大学研究生的专业教育,对普通老百姓孩子而言完全就是过度教育,造成非必要和主要的学习负担,让中国孩子严重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