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取经走了很多冤枉路,走了大约3倍的路程。 玄奘西行求法的路线,从现代地图上看确实让人感到不解。这段旅程从长安出发,经过今天的甘肃、新疆,一路向北绕行,穿越中亚诸国,最后才到达印度。 从直线距离来看,长安到印度最近的路线应该是穿过青藏高原。但玄奘选择的路线却向北大幅偏离,路程足足是直线距离的三倍多。 这条路线具体是这样的:从长安出发后,首先到达秦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随后一路向西北行进,经过兰州、凉州,到达今天的武威地区。 继续西行,玄奘来到瓜州和玉门关,这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卡。穿过玉门关后,他进入了今天的新疆地区,途经伊吾(今哈密)、高昌(今吐鲁番)。 在新疆境内,玄奘又经过了焉耆、库车、阿克苏等重要城市。这些地方在当时都是重要的绿洲城邦,商贸发达,往来频繁。 穿越天山后,玄奘到达了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经过著名的伊塞克湖和素叶城。这里是连接中亚和西域的重要枢纽。 随后的行程更显漫长,他要穿越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等地。途中还要翻越兴都库什山脉,这是一段极其艰险的路程。 最后,玄奘经过今天的巴基斯坦白沙瓦城,终于抵达了印度。整个行程看起来就像是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巨大的弧形。 这样绕远的路线常常引发人们的质疑:为什么不选择更短的路线?直接穿越青藏高原难道不是更快捷的选择吗? 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事物往往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这条看似迂回的路线,实际上是当时最成熟、最安全的行进路线。 这条路上有着完善的驿站系统,商队往来不断。沿途的绿洲城邦为旅行者提供了补给和休息的场所。 相比之下,穿越青藏高原的路线虽然看起来更直接,但在当时却充满未知和危险。高原地区人迹罕至,补给困难,地形险峻。 这就像我们今天开车选择高速公路,而不是直接穿越山区一样。虽然路程更长,但却是更明智的选择。 玄奘选择这条路线的背后,藏着更深层的历史原因。首先要考虑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这条北方商道沿途有众多绿洲和城邦,为长途跋涉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青藏高原虽然是直线距离最短的路线,但在公元7世纪时这里几乎是一片未开发地区。这里终年积雪,空气稀薄,补给困难,对于长途跋涉的商旅来说风险极大。 北方商道沿线分布着众多繁荣的商业城市,这些城市之间的联系已经持续了数百年。商队往来频繁,路线成熟可靠,驿站设施完善。 但更重要的是,这条路线的选择背后其实暗含着唐朝的政治战略考量。在贞观年间,伊斯兰势力正在快速扩张,对唐朝的西部边境构成了潜在威胁。 唐太宗李世民深谙"文化制胜"的道理,在军事防御之外,也非常重视文化战略的运用。玄奘的西行之路,实际上是唐朝在西域推行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这条路线上的每一个停留点,都是重要的文化据点。这些地方大多有着深厚的佛教传统,是抵御伊斯兰文化东进的重要屏障。 玄奘在这些地方不仅是一个求法的僧人,更是一个文化使者。他在每一个停留点都与当地的僧人和学者进行深入交流,传播中土文化。 这些城邦之间形成了一个文化网络,互相联系,互相支持。这种文化网络的存在,大大增强了这些地区抵御外来文化冲击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玄奘不仅完成了个人求法的愿望,更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使命。他的足迹所到之处,都在播撒着中土文化的种子。 这种文化传播不是简单的输出,而是双向的交流。玄奘在各地学习当地的语言和文化,了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 这些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为后来翻译佛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游历记录也为后人了解这一时期的西域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三藏不是公派出差的
去云南缅甸进印度,比翻越青藏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