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年代,办公室有三位同龄人,都计划着自费留学深造,为此他们都很拼,但最终只有一位成行。未能成行的原因,不是托福、GRE考试没过,也不是申请不到国外学校,而是家庭经济实力不够。那个时候,自费留学,还是许多人不可企及的事情,至少我是没敢想过。 因此,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对于那些“海归”,我都会高看一眼,想必许多企业也是一样。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国人钱包富了,思想解放了,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出国门去接受教育。相应出现的留学中介,帮许多优秀“学霸”,进入到世界一流的学府;也将许多不爱学习的“学渣”,成功送出国门。慢慢地,留学生不再是精英代名词,而是鱼龙混杂的一个庞大群体,“海归”有时成“海带(待)”,也不足为怪。 近日闻,有些地方留学生被限制参加选调生和考公考编,留学生的前景更被蒙上阴影。 留学生何去何从?想必许多人都在思考。 看到国家十部门的联合《意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将留学回国人才纳入统一的就业政策体系等,我个人感觉这个意见来得很及时,很有必要,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开放的胸襟和惜才爱才的博大胸怀。 我相信绝大多数留学生都有着拳拳的爱国心,我们不应该用歧视、甚至是仇视的态度对待他们,我们要做的,是做好国外学校认证,吸引优秀的留学毕业生,回国工作、创业,让他们把在国外所学,用于祖国建设。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