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十年代,天安门城楼进行扩建,事实证明,梁思成和林徽因是有远见的人,可惜在

事友看过 2024-12-14 18:20:21

上世纪五十年代,天安门城楼进行扩建,事实证明,梁思成和林徽因是有远见的人,可惜在郭沫若的一再建议下,还是产生了很大的变动。 信源:澎湃新闻—当年林徽因、梁思成奋力保护的,不止是北京中轴线 老北京,皇城根儿下,一砖一瓦都透着历史的厚重。 紫禁城,举世瞩目的庞大宫殿群,至今仍然屹立不倒,见证了一幕幕历史的悲欢离合。试想,倘若我们的先人没有拆除那些城垣,今天的京城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 京城,自金朝中都时代起,便注定了其“舞台中心”的地位,金朝的完颜亮把都城迁至这块宝地,并更名为中都,其城市布局方正,为后续的元、明、清三代奠定了基调。 蒙古的骑士们踏破了燕京的宁静,元朝的大都城应运而生。 《周礼·考工记》中所描述的“九经九纬”、“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理念,几乎被当作元大都规划的神圣法则。 当元朝末代皇帝逃亡,大都城却奇迹般地逃过一劫,明朝的成祖朱棣迁入北京,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进行扩建。 进入清朝之后,基本承袭了明朝的城市布局,北京城的面貌大致定型。 进入民国时代,为了方便通行,正阳门、朝阳门等多处城门及瓮城,还有皇城的城墙、东安门等被拆除。北京的城墙经历了首次大规模改造。 到了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宣告北京再次成为政治中心。新秩序下,一切似乎都需要加速前进。 在这股“破旧迎新”的潮流中,不少人将古城墙视为“历史糟粕”和“发展的障碍”,当时工业化与现代化成为了迫切任务。面对北京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愿景,古老的城墙存废问题变得尤为紧迫。 于是“拆除”成了解决问题的方案。郭沫若等人认为,城墙已失去了军事上的作用,并且阻碍交通,不利于经济发展。 反对之声亦不绝于耳。梁思成与林徽因这对建筑界的伉俪,坚决反对拆除城墙,他们视城墙为历史的见证与文化的载体,拆除之举无异于“割断了文化血脉”。 他们建议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拥抱现代,提倡在北京西部构建一个新的城区,同时保留老城区。 而市民对此事的态度则更加实际:便利的交通与生活设施才是他们最关心的。 当时,古城墙确实给城市交通带来了不少困难,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简称都委会)肩负起了规划北京未来的重任,专家间就这一议题激烈辩论。 梁思成主张完整保留古城墙,华南圭、钟森、单士元等专家则认为其观点不切实际,未能顾及城市的发展和居民需求。 尽管曾有拨款用于城楼的修缮,表明他对古迹保护的重视,但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军事考量成了首要任务,领导人最终做出了拆除城墙的决定。 尽管彭真市长努力争取保留部分城墙与城门,但终究未能改变结果,梁思成与林徽因这对建筑界的“神仙眷侣”,他们的命运与北京城墙紧密相连。 1924年,两人携手赴美留学,他们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 林徽因毅然决然选择了建筑这条道路,而梁思成起初虽有些迟疑,但终究还是选择了与林徽因同行,共同深入建筑领域。 梁思成在海外深造,回国后,携手林徽因,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走遍大江南北,专注于古代建筑的考察和记录。梁思成归国后在清华大学开设了建筑系,对我国建筑事业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觑。 他曾带领团队实地考察赵州桥、应县木塔和五台山佛光寺等众多历史遗迹,并促进了这些古建筑的保护工作。 梁思成曾为北京的城市规划提出五点宝贵建议:激活文化中心、限制工厂建设、精心维护故宫、限制建筑高度、开发城市西区的新办公地带。时至今日,这些建议依然显示出了深远的战略眼光。 遗憾的是他的提议并未得到重视。梁思成晚年遭遇了文化大革命的波折,遭受批判,被迫离开清华大学。 他一直到1972年离世,都持续为北京的城市发展难题提出警示。当时,吴晗担任北京市副市长,他主张拆除老城区,认为古建筑是历史的拖累,在现代建筑的包围下显得微不足道,没有保留价值。 在一次城市规划会议上,吴晗批评梁思成的观念陈旧,最终促使政府选择了拆除部分古建筑的方案。 即便梁思成和林徽因竭力反对,结果仍旧无法改变。梁思成在现场悲痛落泪,而林徽因则在一次文化界集会上与吴晗激烈争执,预言拆除古建筑将会令人悔恨不已,新建的不过是“虚假的古董”。 林徽因此后病倒,不久去世。北京古城墙的一段被拆除,背后的情节错综复杂。 郭沫若等人并非漠视文化遗产,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他们更优先考虑国家建设与发展。梁思成和林徽因这对夫妇,则以他们的远见和专业精神,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破四旧”期间,大量文物、古籍和艺术珍品被销毁,许多历史建筑也惨遭拆除,造成了无可估量的文化损失。 这些损失不仅物质层面沉重,更是对精神世界的打击,割裂了历史的连续性,使后代子孙难以全面地认识和学习历史。 如今北京中轴线的申遗成功,象征着我国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升。这片中轴线区域,也饱含了旧日京城的城市记忆。 申遗的成功,不仅是对北京深厚历史文化的认可,同时也促使我们对过往的不足进行深刻的反思。

0 阅读:0
事友看过

事友看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