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新飞冰箱生产线大火,员工不等消防车进来就冲进厂房,不顾自身安危迅速灭火

初六睡不醒社会 2024-12-13 14:18:03

2003年新飞冰箱生产线大火,员工不等消防车进来就冲进厂房,不顾自身安危迅速灭火;可2007年新飞空调厂房又失火,员工却在一旁冷眼看待,还说烧光了才好。四年时间,员工们对新飞由爱到恨,究竟发生了什么?   时间倒回到2003年,新飞冰箱厂发生了一场大火,火势凶猛眼看就要蔓延到整个厂区,就在这危急时刻,几名员工不顾个人安危,冲进火场展开救援,他们没有等待消防车的到来,而是迅速组织起灭火行动,凭借着手中简陋的消防器材,与火魔展开了殊死搏斗。   最终在员工们的共同努力下,大火被成功扑灭,厂房也避免了更大的损失,这一幕充分展现了新飞员工的奉献精神,而这一切都源于时任厂长刘炳银的卓越管理。   刘炳银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领导者,在他的管理下,新飞更像是一个大家庭,而非冷冰冰的工厂,每年的初六刘厂长都会和中高层管理人员一起,站在厂门口迎接员工们返岗,逢年过节,他总会给员工发放米面油等福利,让大家切实感受到企业的温暖。   在日常管理中,刘炳银更是亲力亲为事无巨细,他每天早上八点都会准时出现在厂区,和员工们一起做操,每个月他都会组织集体生日会,让员工们在欢声笑语中增进感情,在他的影响下,新飞的食堂伙食也变得丰盛起来,员工们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正是在这种如家般的氛围中,新飞员工们建立起了深厚的企业认同感,所以当厂房起火时,他们才会毫不犹豫地冲入火海,用自己的方式守护这个大家庭。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2001年61岁的刘炳银因病在广州去世,新加坡丰隆集团接管了新飞的实际经营权,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令人不安的变革。   新的管理层大多来自新加坡,他们对新飞的企业文化并不了解,也没有刘炳银那样的人文情怀,在他们眼中,员工不过是按时拿钱办事的雇工,而不是什么“主人翁”,于是一项项曾经让员工感到温暖的措施被取消,冷冰冰的管理制度开始出台。   管理层的冗杂和流程的繁琐,更是让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员工们逐渐感受到了疏离感,那种把新飞当成家的感觉,也随之消失殆尽。   2007年新飞空调厂房再次发生大火,然而这一次,员工们的反应却截然不同,他们不再奋不顾身地扑火,而是冷眼旁观,只是短短四年,新飞员工的心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位工作多年的老员工曾这样评价:“刘厂长在的时候,我们都把新飞当成自己的家。可现在,我们只是拿钱干活的打工仔,谁还会把命都搭进去啊?”   这番话道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利益至上的管理理念下,员工们对企业的情感逐渐疏离,认同感也随之瓦解,他们不再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主人,而仅仅是雇佣关系中的一方,这种心态的转变,正是导致两次火灾中员工反应迥异的根本原因。   在利益的天平上,员工的情感同样不可或缺,唯有用真诚和人文关怀打动员工的心,才能收获他们发自内心的忠诚,企业文化的构建,不能只看眼前的得失,更要放眼长远的发展。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2018-01-04——《新飞陨落:比海尔还赚钱的河南冰箱巨头,如何沦落到停产重整》

0 阅读:4
初六睡不醒社会

初六睡不醒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