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十三日,废太子胤礽病重难愈,雍正只好让大臣为其安排后

文山聊武器 2024-12-11 20:14:11

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十三日,废太子胤礽病重难愈,雍正只好让大臣为其安排后事,随后胤礽便病逝于咸安宫,享年51岁。 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一个注定不平凡的生命降生在紫禁城坤宁宫。这位婴儿就是清圣祖玄烨第二子胤礽,他的母亲是年仅21岁的仁孝皇后赫舍里氏。 不幸的是,赫舍里氏因难产去世,留下了嗷嗷待哺的胤礽。康熙帝对这位年幼失母的儿子倾注了极大的关爱,亲自承担起抚养的重任。 康熙十四年,年仅两岁的胤礽就被册封为皇太子,这在清朝历史上开创了最年轻储君的记录。康熙帝在太和殿举行了隆重的册封大典,授予胤礽皇太子册、宝,正式将其确立为东宫储君。 随着年龄的增长,胤礽展现出过人的才干。在文治方面,他勤奋好学,康熙二十五年就已精通《四书》《书经》等经典。 在武功方面,胤礽更是展现出非凡的天赋。康熙十八年,年仅五岁的他就能在景山骑射,连发五箭射中一鹿四兔。康熙二十一年,他已能随父皇出猎射虎。 胤礽在政务上的表现同样出色。他多次在康熙帝外出期间监国理政,为朝廷分忧。康熙三十五年,当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时,胤礽就担任过监国重任。 然而,权力的游戏从来都不会那么简单。康熙三十七年,康熙帝开始分封诸皇子。 胤禔被封为多罗直郡王,胤祉成为多罗诚郡王,胤禛等人也都获得了贝勒爵位。这些封爵的皇子们开始参与国家政务,并拥有了自己的属下和势力范围。 分封诸皇子的举动,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太子的权力基础。各位皇子获得权力后,与皇太子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 这种矛盾不仅体现在皇子们之间,更延伸到了他们各自的党羽之中。皇太子及其支持者逐渐成为诸皇子及其党羽的共同打击目标。 就在这一年的塞外巡幸中,胤礽的政治生涯开始走向低谷。大阿哥胤禔等人向康熙帝报告了太子的诸多"不良表现",其中包括暴戾不仁、截留蒙古贡品等指控。 这些指控,有真有假,但都成为了打击胤礽的有力武器。在朝廷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一个人的命运往往就是在这样的风波中被改写。 康熙四十七年的塞外巡幸,彻底改变了胤礽的命运。在这次巡幸中,一连串的事件引发了康熙帝对这位储君的深深不满。 当时年仅七岁的皇十八子胤祄突然患病,情况危急。众人都在为小皇子的病情担忧,但胤礽却表现得过于淡漠。 这一幕让康熙帝想起了十八年前的另一件事:康熙二十九年,他在出塞途中生病,派胤礽前来探视。当时胤礽对父亲的病情也是同样的冷淡态度。 这两件事加在一起,成为了康熙帝对胤礽不满的重要原因。随后,康熙帝发现太子在夜间靠近他的帐篷窥视,这更加重了他的疑虑。 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康熙帝在畅春园召集众臣,宣布废除胤礽太子之位。这次废黜来得突然,朝廷上下一片哗然。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被废黜后,胤礽的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他开始表现出异常的举动,被认为是"疯癫"的状态。 这种状况持续了一段时间,直到康熙四十八年正月,康熙帝决定给胤礽一次机会。他复立胤礽为皇太子,并重新授予册宝。 为了缓和各方关系,康熙帝还同时提升了其他皇子的爵位。胤祉、胤禛、胤祺被封为亲王,胤祐、胤礻我为郡王,其他皇子也都获得了相应的封赏。 然而,这次复立并没有带来局势的真正好转。胤礽重获储君之位后,并未吸取教训,反而在朝中党争中更加积极地参与。 到了康熙四十九年,一件重大事件彻底打破了这种表面的平静。胤礽被指控参与策划逼迫康熙帝提前让位的阴谋。 这个指控对康熙帝造成了极大的震动。作为一个高度集权的统治者,这样的"谋逆"行为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康熙五十一年九月,康熙帝再次宣布废除胤礽的太子之位。这一次,废黜来得更加果断,也更加彻底。 第二次被废后,胤礽被囚禁在紫禁城的咸安宫中。从此,这位曾经的储君失去了自由,只能在这座宫殿中度过余生。 十年后的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驾崩,胤禛即位,是为雍正帝。新帝登基后,胤礽的处境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雍正继续维持着对胤礽的监管,但态度上比康熙时期稍显缓和。他允许胤礽的儿子弘晳享有一定的待遇,被封为理郡王。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雍正二年,胤礽最终因病重不治。 雍正二年十二月十三日,在紫禁城咸安宫中,昔日的废太子胤礽已病重难愈。雍正帝不得不命大臣为其安排后事。 十二月十四日,胤礽在咸安宫中溘然长逝,享年五十一岁。在其生命的最后时刻,雍正帝表现出了一定的仁厚之心。 雍正帝对胤礽的善后处理颇为周到,他下令按照和硕亲王的规格处理丧事。同时,他还特意前往五龙亭为胤礽举行哭奠仪式。 对于胤礽的家眷,雍正帝也做出了妥善的安排。他册封胤礽之子弘晳的生母为理亲王侧妃,其余妾室也都获得了合理的安置。 胤礽死后被追封为和硕理亲王,谥号为"密"。他的陵寝位于天津蓟县的黄花山,被称为理亲王园寝。

0 阅读: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