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抗战中,吕正操部被包围,战斗激烈,日军越来越多,吕正操迟迟不突围。众人

历史有小狼 2024-12-11 19:45:08

1942年抗战中,吕正操部被包围,战斗激烈,日军越来越多,吕正操迟迟不突围。众人急喊:"再不突围,就没机会了!" 1942年的春天,中国华北大地笼罩在日军的铁蹄下。日本侵略军在华北投入重兵,企图以"囚笼政策"和"蚕食政策"彻底摧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 5月初,日军华北驻屯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发动了一场代号为"五一大扫荡"的军事行动,集中了5万余名日伪军,妄图一举摧毁冀中抗日根据地。他们采取"堡垒推进"的战术,沿着铁路和公路线层层推进,妄图把我军主力和根据地机关围歼在这片土地上。 面对日军来势汹汹的进攻,冀中区党政领导机关不得不作出战略转移的决定。在二十七团的掩护下,二千余名机关人员开始了艰难的转移之路。司令员吕正操和书记黄敬带领这支队伍,计划经过冀南根据地,最终转移到太行山区。 6月12日夜,转移队伍经过一夜的急行军,于第二天清晨5时进入了邢台威县的掌史村。这个村子建在一处高台地形上,位于平大公路西侧,有二三百户人家。村子周围有残旧的围墙,村内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和一条南北方向的小巷,最重要的是村子东南端还有一条向外延伸的天然大道沟。 然而,刚刚进村没多久,村外就传来了阵阵狗叫声和枪声。日军的包围圈正在迅速形成。吕正操立即下令堵住村口寨门,构筑简易工事,全面做好战斗准备。 经过侦察,吕正操发现日军正从四面八方调集兵力。这支庞大的转移队伍中有大量非战斗人员,白天强行突围将会遭受重大伤亡。吕正操当机立断,决定采取"暂守后突"的战术方案。 他下达了一系列严格的命令:部队不许出击,敌人不到眼前不许开枪,只准使用步枪和手榴弹还击,严禁使用重武器。这些命令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让敌人错误判断村内守军的实力。 上午,日军开始调集兵力对掌史村展开围攻。敌军刚开始并未意识到村内驻扎的是冀中军区的主力部队,他们认为这只是一支普通的游击队。日军从四面八方调来了两千多人,准备对掌史村发起强攻。 面对这样的态势,有人向吕正操提出立即突围的建议。但是,吕正操通过对敌情的分析,发现敌军的调动缺乏统一指挥,很可能只是当地的守备部队在进行联合行动。这个判断让他更加坚定了要执行"暂守后突"战术的决心。 然而,吕正操依然保持着惊人的冷静,他始终压制着使用重武器的请求。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似乎过于保守,但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战术智慧。 日军的进攻一直持续到下午四点多,战斗已经进行了将近十个小时。此时,一个重要的细节引起了吕正操的注意:在整个战斗过程中,敌人始终没有出动飞机支援。 这个细节揭示了一个关键信息:围攻掌史村的敌军并非一次有组织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如果是日军高级指挥部组织的进攻,必然会调动空中力量配合地面部队作战。 通过对战场形势的仔细观察,吕正操得出了一个重要判断:围攻部队很可能只是附近的日伪军守备部队临时组织起来的联合行动。这种行动的特点就是缺乏统一指挥,战术协同能力差。 这个判断让吕正操更加确信自己的战术决策是正确的。即便敌人继续增兵,也不会形成更大的优势,我军完全有能力应对。 随着黄昏降临,战斗进入了最关键的时刻。吕正操下达了使用重武器的命令,这个时机的选择恰到好处。 二十七团的轻重机枪、迫击炮、步枪、手榴弹同时开火,形成了密集的火力网。这突如其来的猛烈火力,让敌人完全暴露在我军的火力打击之下。 敌军摆放在明处的大炮阵地很快被我军火力摧毁,只有远处的几挺机枪还在进行零星射击。在强大的火力打击下,敌军再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进攻。 这场突然的火力打击,彻底打乱了敌军的部署。经过一整天的战斗,敌军已经疲惫不堪,士气低落。此时遭遇如此猛烈的打击,更是让他们的战斗意志受到沉重打击。 战斗持续到晚上9点,吕正操召集指挥员商议突围方案。经过研究,他们决定分三路突围,以分散敌人的注意力。 吕正操亲自带领一个营的兵力,负责掩护区机关从正东方向突围。这个方向的选择并非偶然,因为村子东南方向有一条天然的大道沟,可以为突围提供有利的地形掩护。 就在这关键时刻,敌军发射了两颗照明弹。这意外之举反而帮了我军的大忙,照明弹的亮光让突围部队迅速找到了大道沟的位置。 更令人意外的是,当我军突围队伍冲到敌人阵地前时,敌军士兵竟然被这支庞大队伍的气势所震慑。他们站在原地,端着刺刀一动不动,眼睁睁地看着我军突围而去。 整个突围过程异常顺利,我军除了一匹马受伤外,没有任何人员伤亡。不仅如此,部队还在突围过程中缴获了敌人一辆自行车。 这场战斗的胜利意义重大。我军以一个团的兵力,成功保护了两千余名机关人员安全突围,共计毙伤日伪军约400人,我方仅伤亡46人。 中央军委在收到战报后,立即发来电报嘉奖。他们特别强调,掌史村战斗是平原游击战中坚持村落防御战的典范。

0 阅读: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