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装什么装?”河南,老太太家里拆迁分到了两套房,反手将女儿拉黑并拒之门外。2年

广瓦下州 2024-12-11 14:41:47

“你装什么装?”河南,老太太家里拆迁分到了两套房,反手将女儿拉黑并拒之门外。2年后,老太太患病住院,终于想起了被逼走的女儿,不料女儿的态度让她泪流满面。

信息来源:河南卫视《一拍即合》

陶老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传统女性,思想深受旧时封建观念的影响。她一生艰辛,视子孙为家族的传承,而在她的眼里,女儿总是比不上儿子。

她的这种重男轻女的观念深植在她的心中,甚至影响了她对自己的女儿——小李的态度。

小李刚满月时,陶老太就提出要将她送到乡下去养育,理由是“女儿家,早早送走更好,免得以后麻烦。”

陶老太觉得,既然女儿不可能继承家业,留在身边无非是占用资源,倒不如让她去乡下,远离繁忙的家庭生活,反倒能过得更自在。

于是,尽管小李还小,陶老太还是坚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她送到了乡下的亲戚家。乡下的生活条件艰苦,但陶老太认为那样的环境对小李更好。

小李在乡下度过了童年的时光,亲戚虽然收养了她,但并未给予她太多关爱,乡村的日子平淡而艰辛。小李她想象过妈妈陶老太带她回家的情景。

直到小李上了小学,陶老太才想起把她接回来,陶老太见到小李的那一刻,眼里流露出一丝不舍,但心底依旧认为,女儿终究是要嫁出去的,养得再好又如何?

回到家的小李,感受到的不是温暖的亲情,而是陶老太的严格和冷漠。

小李的求学之路并不顺利。虽然她从小成绩优异,但陶老太却始终不看好她,甚至明确表示过:

“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早晚得嫁人,不如早点学些家务活,照顾家里,成个好妻子。”

每当小李提出要继续深造或报考大学时,陶老太总是冷冷地回绝:“你这女孩子,哪里需要那么多书,还是省点心吧。我们家里又没什么背景,读大学也只是浪费钱。”

然而,陶老太并非铁石心肠。她的亲戚们,尤其是陶老太的一个表妹,看在小李一心读书、刻苦努力的份上,决定站出来为她说话。

每次陶老太强烈反对时,表妹总会耐心劝导:“小李可是个聪明的孩子,读书是她唯一的出路,老太太您就成全她吧。”

在表妹的帮助下,小李终于得到了一个机会。尽管陶老太不情愿,还是在亲戚的劝说下,勉强同意了小李上大学。

然而,这一切的“成全”并未让小李得到陶老太的真正认同。陶老太心里始终认为,女儿读书是浪费时间与金钱,大学毕业之后,她也没打算给小李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小李毕业后便毅然离开了家乡,找了一份城市里的工作,开始独立生活。陶老太对她的态度依旧冷漠,偶尔会打电话过来,要求小李寄钱给她。

每次,陶老太都找各种理由,要求小李给自己补贴家用,尤其是给陶老太的儿子——小李的弟弟提供资金支持。

小李常常无奈,但还是会把钱寄回家,她并不是心甘情愿,而是为了避免家庭内部的矛盾加深。

小李虽然独立,但内心深处始终有一种隐隐的痛,她想过很多次,想过如果自己能像弟弟一样被宠爱,自己是否也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但陶老太从未给她任何温暖的回应,反而总是让她感觉到一种被忽视、被冷落的痛苦。

岁月如梭,时间过得飞快。终于有一天,陶老太的家因为城市的拆迁政策获得了两套房子。

对于陶老太来说,这简直是天降的好运,突然间,她的生活水平提升了许多,原本破旧的老房子变成了新房子,陶老太和她的儿子都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然而,随着房子分配下来,陶老太开始变得更加自私和警觉。她害怕,万一女儿知道自己拥有了两套新房子,会不会回来要求分一套?

她心里隐隐有些担心,尤其是在小李偶尔提到过自己的房子时,陶老太便决定开始彻底隔绝与女儿的联系。

她开始在电话中冷淡地回应小李,甚至在一次电话中直接说:“我没这个女儿了。”她把小李的电话拉黑,不再接听,也不再给她任何回应。

陶老太一方面认为,女儿已经嫁人,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她又不想让女儿分享自己分到的房子。对于她而言,女儿始终是外人,始终是“别人家的孩子”。

直到两年后,陶老太的身体状况迅速恶化,她开始失去意识,甚至需要长期住院。陶老太的儿子儿媳不闻不问,

就在这时,陶老太主动联系了小李,希望她能回来看照顾自己。

当小李站在医院病房门口时,看到病床上虚弱的陶老太,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感。她没有立即走进去,而是在门外犹豫了很久。

她在心里告诉自己,这不是为了母亲,而是为了自己——为了那个从未得到过母爱。

0 阅读: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