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河财经】原来「不要把想做的事说出口」,是有科学依据的。 之前老觉得,每次把某个阶段的目标振振有词讲出来,它就会莫名其妙的失败/暂停/取消。 结果这两天看了个TED,讲的就是“Keep your goals to yourself”的心理学原理。 讲述者在里面列举了一个实验: 163个实验对象,被分成四组,然后写下了他们的个人目标。 接着其中一半人,向旁人分享了他们的目标。 而另一半人则保持沉默。 然后他们每个人被分配了45分钟,来做和自己目标相关的事情。 结果发现—— 那些没有说出自己目标的人,在这45分钟的时间里,都在全力以赴的学习or进步。 并且心态更平实,普遍表示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那些大声分享了目标的人,则平均33分钟就停止了努力。 并且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马上就要成功了。 而会出现这个状况的原因,其实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效应」—— 当你把想做的事情告诉别人时,别人往往会出于善意,用一些漂亮话来鼓励你。 而这种鼓励,会立刻给你带来一种“即时满足感”,从而让你的大脑误以为自己已经实现了目标的一小部分。 然后就会导致,在你真正要去完成某件事时,积极性和耐力都会大大降低。 从而你也就更容易失败/拖延/放弃。 做这个实验的人叫 Peter Gollwitzer,然后我发现他还写了一本关于如何更好实现目标的书,叫做《Implementation Intentions》。 然后我就找gpt问了问这本书主要的内容和结论((我是偷懒大王hhh,结果发现他的有些方法真的非常实用。 比如这个作者提倡一定要非常明确的制定目标,然后还给出了一个模板,叫做「如果-那么」(if-then)。 举个例子,如果你最近想锻炼身体,那你一定不要说:我会加强运动! 而是要说:“「如果」今天是工作日,「那么」晚上我会散步15分钟。” 又比如你想调整情绪,就可以告诉自己:“「如果」我感到工作压力很大,「那么」我会深呼吸三次。” 这个句式的关键,其实就是把目标和触发条件都拆分的足够具体。 而它的好处,就是能够将情境和行动直接挂钩。 当你触发条件时,大脑就会自觉展开行动。 并且他提倡不要在一开始就把目标定的太大: 比饭后跑10公里,就不如饭后散步15分钟。 我觉得这个策略就还蛮适合减肥健身的!!先明确触发条件和进行方式,然后再慢慢加码。 又比如他不提倡在要做某件事时,先大买特买一堆装备。 因为这其实是一种信心缺乏的表现。 而实验表明,比起买很多装备,直接展开行动的人,其实对目标更有推进力。 我看完这些方法感觉还蛮受用的,所以想着分享给你们,最后总结一下子: 1.不要把想做的事说出口。 2.采用「如果-那么」的句式,设定清晰具体的目标。 3.与其买装备,不如先行动。 就是说祝咱们都能实现目标,行动力upup!!
【琅河财经】原来「不要把想做的事说出口」,是有科学依据的。 之前老觉得,每次把
小辰读商业
2024-12-10 21:39:13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