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米芾造假的疑问 昨天有个朋友在我帖子后留言,谈米芾的临写和造假,我想了想,

悦悦文化 2024-12-10 20:31:55

关于米芾造假的疑问 昨天有个朋友在我帖子后留言,谈米芾的临写和造假,我想了想,有点不靠谱。 多种笔记中记载,米芾临写前人的墨迹,完全可以乱真。他从别人家那里借来古人墨迹,自己临写后,把原本和临本一起给主人看,主人不能辨别真假。 我就觉得这种传闻夸大其词了。 米芾确实见过众多古人真迹,这在他的《宝章待访录》《书史》里有详细记录。米芾的临作确实能乱真,临写功夫了得,所以,他早年的字,被人讥为集古字,还没有自己的风格。 然而,晋人的书写载体是比较特别的,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写在蚕绢纸上的,估计其他真迹也都写在特别的材料上,毕竟那时候纸张出现不久,书写的舒适度比不上绢,而王羲之一门清贵,是有名的士族,绢对他来说并不难办到。 退一步说,即使晋人是用纸写的,那么,与米芾生活的年代也有700来年了。那些绢和纸早就氧化变旧了。 这就是说,即使米芾能临古乱真,但他也没办法对书写材料造假。真作作品的主人,再笨也能从材料上一眼看出新旧。 所以,我觉得关于米芾的这则传闻是靠不住的。 读书要从不疑处有疑,众口相传的,未必就是真的。 张大千之类的人造假,就可以方便很多,比方他造石涛的假,就可以设法弄到清代前期的纸,画好后,再用微烟熏一下,就变得古色古香了,比当代人用老旧茅草屋滴下的雨水,甚至酱油兑水染色,要高明许多。 我有一幅画,是上世纪约50年代初的东西,离现在不过70来年,纸面就黄黄的了,尽管经过装裱,但年久时长自然形成的卷折痕就很明显了。这证明,即使米芾造的是唐人的假,也是可以从材料上一眼看破的。 瞎说说。贴字二纸,今天的日课。

0 阅读:0
悦悦文化

悦悦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