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葆东:以画笔挥洒山河,用意境触动心灵

书画艺术档案谈文化 2024-09-30 04:49:19

张葆东,祖籍河北,1958年生于天津,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政协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人事部中国人才研究会一级国画师,天津湖社画会研究员。师承梁崎,龚望先生,曾得到孙其峰,赵松涛,郎绍君,穆凌飞等名家指点,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市,区级美展,有的还被作为国礼赠送外国领导人或被中外收藏家收藏,国画作品《高莭》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国画作品《溪山秋韵》被钓鱼台国宾馆收藏。曾多次参加港台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其作品受到各界好评,著有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大红袍《中国当代名家书画》《张葆东画集》,《中国画线描黄山画谱》等美术著作。

当我们凝视张葆东老师的作品,仿佛瞬间被卷入了一个神奇的艺术世界。在他的画作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画家将自身的感官体验与内心的意念完美交融,进而营造出一种令人沉浸其中、畅想无限,甚至产生仿佛亲身游历的奇妙幻觉。

张葆东先生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大写意画的概括能力,将广袤无垠、绵延纵横的万里山川浓缩于尺幅之间。他的作品,不仅在视觉上以磅礴之势震撼人心,更在思维的深处引领我们去品味那如画境般的美妙。当我们驻足画前,仿佛能够触摸到作品中灵动的气息,同时也不禁为画家惊人的创作毅力所折服。

张先生数十年如一日,跋山涉水,勤奋写生。他以“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执着精神,积累了丰富的经历和阅历。正是这份深厚的沉淀,让他能够将真实的景色巧妙地转化为充满意境的艺术表达。在他的笔下,点与线的交织、墨与色的碰撞、开张与收敛的呼应,共同构筑起千岩万壑、无尽河山的壮丽画卷,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全景山水风格。

其作品中的峰峦,有的雄浑博大,宛如巨人屹立;有的绝壁险峰,奇绝峻峭,令人望而生畏;有的则清秀典雅,散发着温婉的气息;还有的幽深静谧,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画家凭借着深厚的艺术功力,在千奇百怪的岩石纹理中,精妙地解读和运用中国画的各种技法,尽情宣泄着充满生命特征的独特风格。

而画中的江河溪流,瀑布浅滩,同样展现出万般姿态。或波澜壮阔,展现出大自然的雄浑力量;或蜿蜒涓涓,如一首轻柔的小曲;或飞流急湍,激起澎湃的水花;或惊涛拍岸,震撼着观者的心灵。山水相依,水靠山而幽,山临水而活,这一意境在他的画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再看那树木花草、苔藓,疏密相间,相互映衬,达到了极致的和谐。烟云水雾,浑融缥缈,变幻无穷,仿佛在天地间自由舞动。这一切,共同构成了一种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让观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大自然与人类心灵的深度共鸣。

张葆东老师的作品,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简单描绘,更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映照,是他对生命、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无尽热爱的结晶。

70年代初,张葆东先生满怀热忱地从人物速写素描踏上了国画的学习征程。在启蒙老师孙养林的悉心指导下,他初窥山水画的门径,并迅速沉醉其中,无法自拔。高中毕业后,他下乡至西青区大寺镇,命运的齿轮在此转动,他有幸成为一名民办美术老师。更幸运的是,他结识了在此下放的世外高人汤度先生,遂拜其为师,潜心学习诗词书画。这段经历不仅为他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更让他领悟到做人与从艺的真谛,使其受益终生。

回津后,张葆东先生的艺术追求愈发坚定。他先后拜龚望、梁崎为师,成为两位先生的得意弟子。在对“清六家”的潜心研习中,他收获颇丰,深得先生们的赞赏。梁崎先生甚至曾对旁人称赞道:论画“四王”,无人能敌葆东。如此高的评价,足见张葆东先生在山水画领域的卓越造诣。

张葆东先生的绘画作品独树一帜,勇于突破传统的钩斫画法,注重渲染之妙。他巧妙地运用色破墨、墨破色的技法,使画面呈现出独特的韵味。观赏他的山水画,仿佛置身于一个色彩斑斓又和谐有序的世界。丰富的色彩相互融合,冷暖对比恰到好处,营造出协调而有序的视觉美感。强烈的空间感赋予画面一种神秘的氛围,令人不由自主地被吸引,沉浸其中。

在笔墨技法上,张葆东先生更是堪称娴熟精湛。皴擦点染,各得其妙;用笔灵动多变,中锋刚劲有力,侧锋婉转流畅,滚锋、转锋运用自如。而在用墨方面,他极为讲究墨色的交融,墨与色相互映衬,互不阻碍。墨因色而绽放光彩,色因墨而更显绚丽。他善于调动一切绘画手段,使其服务于作品的内容,统一于整体的形式。

在长期的学习、探索与实践中,张葆东先生不断总结经验,思索创新,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个人山水画理论。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是他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不懈追求的结晶。他以画笔为工具,以山水为载体,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充满魅力和诗意的艺术境界。

论张葆东山水画的艺术魅力与演进之路

他的艺术之路深受梁崎等诸大家的影响,历经了师古、师自然、师心三个重要阶段,每一个阶段都见证了他在山水画领域的不懈探索与追求。

早年,张葆东沉浸于古代大师名迹的临摹之中,从张大千回溯至“四王”“四僧”,直至宋元诸家。他深谙章法的奥秘,巧妙地把握着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使画面呈现出和谐而富有韵律的美感。同时,他对近现代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吴冠中、钱松岩及岭南派诸大家的作品进行了反复的研习。这种广泛而深入的学习,极大地丰富了他的创作内容和理念,为其日后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步入中年,张葆东以自然为师,踏上了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的征程。在旅途中,他绘制了大量写生稿,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雄浑壮丽尽收笔下。这些丰富的素材成为他创作的源泉,一幅幅山水佳作应运而生。此时的他,能够更加真实地捕捉到山水的神韵和气质,将自然之美融入画中,使作品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张葆东以心为师,其画作又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在传统绘画的根基之上,他不断汲取新鲜的艺术表现手法,大胆地将张大千的泼彩画技法融入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他的山水画笔墨简练却蕴含丰富,在雄奇之中透露着秀丽,于浑厚之间散发着清新。其虚无恬淡而又大气磅礴,让人在观赏之时仿佛能够感受到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

他的作品《高莭》这幅引人入胜的作品中,画家以一棵古松为核心元素,为观者展现了一幅充满力量与寓意的画面。整幅画面仿佛是一首无声的诗篇,吟诵着岁月的沧桑与生命的坚韧。

画面右上角,一轮旭日喷薄而出,那温暖而璀璨的光芒,驱散了黑暗,带来了希望与新生。这旭日不仅仅是自然的景象,更是一种象征,它寓意着光明、活力与无尽的可能。那灿烂的光线洒在古松之上,仿佛为其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使其愈发显得庄重而威严。

而那棵古松,无疑是画面的灵魂所在。它苍老却挺拔,岁月在它的树皮上刻下了深深的纹理,那是时间的印记,也是生命的履历。然而,这些纹理并没有让它显得脆弱或衰败,相反,它们见证了古松历经风雨的洗礼,愈发凸显出其刚毅的品质。古松的枝干犹如钢铁般坚实,不屈地向天空伸展,仿佛在向世界宣告着它的存在与不屈。每一根松针都充满了生机,尽管在岁月的长河中历经沧桑,但依然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展现出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

这幅画面给人的感受是复杂而深刻的。一方面,我们被古松的苍老与坚韧所震撼,它让我们意识到生命的顽强与不屈,无论经历多少艰难险阻,都能坚守自己的立场,屹立不倒。另一方面,旭日的出现又给人以希望和鼓舞,让我们相信在黑暗之后总会有光明,在困境之中总会有转机。

画家通过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笔触,将古松的形态与精神完美地呈现出来。观者在欣赏这幅作品时,仿佛能够听到古松在风中的低语,感受到它所传递的力量。它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对生命的赞美。

《高莭》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生活的道路上,我们或许会遇到种种挫折和困难,但正如这棵古松一样,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就能够在风雨中挺立,迎接属于自己的旭日。这幅作品提醒着我们,要保持内心的高洁与坚韧,不为外界的喧嚣所干扰,坚守自己的原则和理想,向着光明勇往直前。

而《溪山秋韵》是自然的礼赞与生命的颂歌。画家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敏锐的感知,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如梦如幻、充满生机与诗意的秋日溪山画卷。

步入这幅画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间潺潺流淌的溪水。云雾缭绕其间,宛如轻纱般飘逸,给溪水增添了几分神秘与灵动。溪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仿佛能听到那清脆悦耳的流水声,奏响着大自然的和谐乐章。它们见证了岁月的流转,也为这秋韵增添了一份厚重与沉稳。

而山上,则是一片丰收的景象。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似是大自然慷慨的馈赠。那一颗颗饱满的果实,宛如宝石般镶嵌在翠绿的枝叶间,在秋日的阳光下闪耀着迷人的光泽。它们是辛勤劳作的结晶,是生命的繁衍与延续,更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深情眷顾。这些果实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更传递出一种丰收的喜悦和满足。看着它们,仿佛能感受到农民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能听到他们爽朗的笑声在山谷间回荡。

在这幅画中,秋天不再是萧瑟与凋零的象征,而是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季节。画家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将秋天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那满山的红叶,如火焰般燃烧,与挂满枝头的果实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日盛景。这是生命的狂欢,是大自然在经历了春的播种、夏的成长后,迎来的最辉煌的时刻。

《溪山秋韵》所传达的不仅仅是自然风光的美丽,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与赞美。在这山间的溪水中,在这挂满果实的山上,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轮回与不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与神奇。画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感悟,将这种生命的韵律融入画作之中,让观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

这幅作品的构图巧妙,层次分明。远处的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近处的溪水和果实则刻画得细致入微,让人仿佛能够触摸到那份真实。画家对于光影的运用更是恰到好处,使得整个画面明暗有致,富有立体感。每一笔、每一抹色彩都倾注了画家的情感与心血,使这幅画具有了灵魂和温度。

《溪山秋韵》是一幅凝聚了画家智慧与才华的佳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内涵,引领我们走进了一个充满诗意与生机的秋日世界。它让我们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与美好,让我们重新审视大自然的恩赐,感受生命的伟大与珍贵。这幅画将永远定格在艺术的长河中,成为人们心中那一抹难以忘怀的秋韵。

《今日中华》2011 年第 12 期在“艺术”栏目中,以《苍茫山水真能事——浅谈张葆东山水画的特色》为题对其进行了论述,这无疑是对张葆东山水画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可。相信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张葆东将继续不断探索创新,为我们带来更多令人惊叹的山水佳作。

作者:王贵来(天津书画艺术网总编)

2024年9月29日星期日

张 葆 东 作 品 欣 赏

作品

欣赏

(请横屏观看)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