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的一天,北京文物商店来了两位客人,他们小心翼翼地拿出了一块石板,说要售

鲸鱼铲史官 2024-12-09 14:15:15

1981年的一天,北京文物商店来了两位客人,他们小心翼翼地拿出了一块石板,说要售卖,并直接开出了2万的天价。

这两位客人是兄弟俩,姓吴,据他们说,这块上面刻满了字的石板是他们家的祖传之物,当时兄弟俩想要做生意却苦于资金不足,便打算将祖传的宝贝卖掉。

文物商店里的老师傅看了之后,发现这块石板上面刻的竟然是王献之所书曹植《洛神赋》十三行,但因为碑帖这东西鉴定难度极大,他们也拿捏不准是真是假,于是便请来了秦公先生鉴定。

秦公先生是业内公认的权威,他经过研究发现,这块石板正是消失了多年的《玉版十三行》真品。虽然对方喊出了天价,但秦公先生不想放弃,之后经过洽谈,最终以18000元成交,一年后,北京文物商店将其交给了首都博物馆,成为该馆镇馆之宝级别的文物。然而故事到这里还没有完,后续的剧情让人唏嘘不已。

随着玉版十三行名声大噪,民间估价更是直接上升到了以千万计,吴氏兄弟闻知后,顿觉卖亏了,便与北京文物商店开始了长达十数年的纠纷,其中情节之跌宕起伏不亚于一幕大戏。

那么玉版十三行为何会如此珍贵?因为它不但有着“楷书极则”的美誉,而且它身世坎坷,能留传至今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玉版十三行原石长29.5厘米,宽约27厘米,厚度为1.2厘米,质地为青黑色的河南石,上刻王献之所书《洛神赋》中从“嬉”字到“飞”字共13行,250余字,因石质似玉,故称玉版十三行。

当年,王献之将曹植的《洛神赋》写于麻笺纸上,然而这件书法真迹流传到唐代便开始出现破损,到了宋代,又被收入皇宫,之后到了权臣贾似道手中,贾似道为了永久保留,便命人将所剩的200多字真迹拓于青黑色奇石之上。后来因为战乱,这块原石便不知所踪了。

直到明万历年间,这块原石在贾似道半闲堂旧址中被人发现,后来又于清康熙年间入藏大内,晚清时再次流失,直到80年代才重现世间。

玉版十三行作为王献之书法的拓本原石,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特别在书法界更是声名显赫,在清代便有“诗入司空廿四品,帖临大令十三行”的赞语。后来玉版十三行结束了数百年的颠沛流离,入藏博物馆,得到保护,也算是一大幸事。

0 阅读:410
评论列表
  • 2024-12-15 12:39

    天天它X的镇馆之宝,那来的那么多!!!镇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