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52岁的王淦昌在苏联发现了超子的反粒子,轰动世界,本以为他终于能够安安稳稳拿到已经错失2次的诺贝尔奖,结果,一张来自祖国的电报,让他放弃了所有的成果,把荣誉与前途抛之脑后,面对国家突如其来的“无理”要求,他却只留下了六个字的答案就毅然决然回国:“我愿以身许国”。
提前“两弹一勋”,大家耳熟能详的杰出人物有邓稼先、钱学森,作为中国伟大成就的象征,再授予称号的这些人里,我们常常忽略了他的存在,甚至连他的名字很多人都不会念。
“淦”在现在的用语里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示一个语气词,很激烈的情绪,二是表示字面意思“gan”,往死里加油。
而王淦昌,真的在他那个年代,把“gan”发挥到了极致。
1978年,71岁高龄的男人被邓稼先叫住,邓先生哽咽说道:“老师,叫了您十几年的王京同志,叫一次王淦昌吧!”这个除夕夜,两个老人相拥而泣。
这个隐姓埋名十七年的男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值得邓稼先流泪,国家授予“元勋”称谓!
在这之前,他的一生更为传奇,比起大家的起起落落,他的科研道路和天分是从小就展现无疑。
1924年,高中毕业的王淦昌开始他的热爱之路——学汽修。从小热爱修理,对汽车更是有着不一样的情感,所以高中毕业的他直接选择爱好进入技术学校,可没想到,随随便便的学习,一不小心第二年居然考上了清华大学。
如果说好运气是他的前半生,那后半生就是实力和爱国并存。
1930年自费留学德国攻读研究生,爱专研修理技术的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在物理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专研物理成魔,常常在异国他乡的实验室里不出来,没想到24岁真让他琢磨成了第一个发现中子的人。
可就在他开心的给他的导师说道这项成绩时,国外的导师却阻拦他发表,小小年纪,异国他乡,并未跟导师纠结,默默的回到自己的岗位,做下一个实验。
只是没有想到,第二年他的方法竟被别人“盗走”,查德威克按照他的思路进行试验,然后实验成功,发现中子并获得诺贝尔奖,这是他第一次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
1934年回国任教授,学成归来,不忘初心帮助国家培养青年物理学家,其中优秀学生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以及优秀学生代表“两弹一勋”邓稼先、钱学森、钱三强等人,都是他带过的。
王淦昌平时除了教书育人外,他的物理科研从未放弃,1941年在任职期间发表论文,提出中微子实验方法,由于当时的南京政府还在国民政府的管辖,本就不是很注重科研的时代,他的研究只是书面知识,加上当时条件差,王淦昌也没有实验经验,导致这个发现最终被挪威的科学家试验成功,并以此获得诺贝尔奖,第二次完美的错过。
回国前的他,在国际享受盛名,西方科学界给予了崇高的称呼:“Great Wang”(伟大的王),面对各国的丰厚报酬和高级官职,他总是笑笑说自己更适合实验。
可是不管在什么时候,只要祖国的一声呼唤,他都能挺身而出。
52岁时,他又发现了反粒子,震动世界,国际学术界纷纷投来橄榄枝,邀请他参与实验等研究,这个诺贝尔奖志在必得,可是,祖国的一纸电报,要请他回国研究核弹,异国他乡的高报酬和官职面前,都抵不过祖国的一声召唤。
他放下荣誉回国,国家需要他,他说“我时刻都在”,错过了人生原本属于他的三次诺贝尔奖,却还了我们一个王淦昌。
79岁那年,白发苍苍的他接受采访时说道:“世界可以没有王淦昌,但我不能没有我的祖国”。
从24岁到80岁的老人,王淦昌几乎每十年就有一项世界级的重大成功和发现,满头白发还在实验室里为祖国忙碌,并且十几二十几年有家“难”回。当孩子问起父亲在哪儿时,王淦昌的妻子笑着和孩子打趣道:“爸爸在信封里”,所有的与家人的时间,全部都在那一封封家书里,隐姓埋名的日子里,他为国家的事业坚持着。
举一人之力,帮助中国的核弹科研做出了巨大贡献,用行动诠释什么叫“爱国”,什么叫“国家栋梁”。用一生去实践,完成了自己许下的诺言。
不得不说,科学家真的是值得大家敬佩,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科研成果,造福了我们后辈,在他们的付出下,祖国更加繁荣富强,铭记那些最可爱的人。
致敬王老先生,致敬家国情怀!
壮哉,敬哉,以身许国
记得氢弹的点火方式就是他发现的,和原子弹的点火方式是两种方式。
致敬🫡
致敬!
敬礼!!!
这样的伟人事迹多上课文
这才是真正的爱国专家,名利对他们来说永远让位于国家利益,永远钦佩这样的人。
上百万美元作尘土,伟大的王淦昌
满篇有70%是胡说八道
他只是按照别人的理论提出了一种实验思路,也没有亲手去做,每个重大发现都有百十个这样的接近者,真正得诺贝尔奖的只能是真正在实验中发现中子的那一个而已。[得戚]
真正的伟大
瞎编!中子是中国人第一发现的?编的离谱。
这才是中国的脊梁!
这才是真正的国之栋梁
姓杨的那个,你看到了吗?这才是我们敬爱的科学家,以身许国,你呢?
致敬英雄
我也姓王,是“中国”二字的一部分。向前辈致敬!幸,生于华夏!始于“淦”,盛是“昌”!
向王老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