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嫌疑犯王书金主动交代,11年前的玉米地奸杀案是他干的,可当时被认定为罪犯的聂树斌早已被枪决!
聂树斌冤案终昭雪,郑成月坚守正义十一载!
2016年,最高法院宣布聂树斌无罪,这起历经22年的冤案终于得以昭雪。聂树斌,一个在1994年被错误指控并判处死刑的年轻男子,他的故事充满了曲折与不公。
1994年,石家庄郊区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城的奸杀案。一名年轻女子在玉米地内遭人强奸后被杀害。警方在调查过程中,将嫌疑人锁定在了经常骑自行车经过该地的20岁青年聂树斌身上。仅凭他路过案发现场的巧合,聂树斌被迅速逮捕并判处死刑。然而,随着另一名罪犯王书金的落网,案件迎来了惊天逆转。
王书金在审讯中主动交代,11年前的那起玉米地奸杀案是他所为。他的供述与案发现场的细节高度吻合,引发了警方和公众的广泛关注。郑成月,一位具有高度责任感的老公安干警,敏锐地察觉到这起案件可能涉及冤案。他决心要揭开真相,为聂树斌讨回公道。
郑成月多次走访案发地附近的村民和聂树斌的父母,收集了大量证据。他惊讶地发现,聂树斌的案卷中除了口供外,缺乏关键的实质证据,如DNA检验报告等。更令人震惊的是,聂树斌的签名处有涂改痕迹,显然不是他本人的笔迹。
然而,郑成月的调查之路并不平坦。他多次遭到上级的阻挠和打压,甚至被迫提前退休。但郑成月没有放弃,他联合媒体的力量,持续为聂树斌的案件发声。终于,在舆论的压力下,最高法院决定对聂树斌案进行复查。
经过长达一年的审理,最高法院最终宣布聂树斌无罪。这一结果不仅让聂树斌的父母激动不已,也让郑成月感到欣慰。他多年的努力和坚持终于得到了回报。
然而,这起案件留给我们的思考远不止于此。聂树斌的冤案之所以发生,与当时办案人员的疏忽和不公密不可分。而郑成月的坚守和正义感,则让我们看到了执法者的责任和担当。
愿这个世界上多几个如郑成月这样负责任的执法者,那么就会少几桩错案冤案。聂树斌的冤案虽然得以昭雪,但那些因不公而失去的生命和尊严,却永远无法挽回。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努力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郑成月,这位为正义而战的公安干警,虽然已离世,但他的精神将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愿他一路走好,天堂阳光,人间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