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大召广场和大召历史事记 大召寺广场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的大召寺前,是一个

尔蓉玩转旅游 2024-12-03 19:19:24

呼和浩特大召广场和大召历史事记 大召寺广场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的大召寺前,是一个开放式的公共广场,同时也是游客前往大召寺的必经之地。广场与大召寺相辅相成,既是历史文化的延伸,也是市民休闲的场所。 大召寺广场将历史文化、地方特色与现代城市功能融为一体,成为呼和浩特市的一大文化地标。广场上设置了许多与蒙古族文化相关的雕塑、装饰和文字介绍,包括蒙古马雕像、传统图腾以及汉藏蒙多语介绍牌,突显了呼和浩特作为多民族文化交汇地的特色。 大召寺广场以大召寺为核心背景,其设计与大召寺古朴的建筑风格呼应,增强了广场的文化氛围。广场周边有一些传统手工艺品摊位和特色小吃摊,游客可以购买蒙古族工艺品或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如奶茶、烧麦和焙子。 大召事记:明万历四年(1576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勒坦汗与西藏佛教(格鲁派)领袖索南嘉措在青海仰华寺会晤后,返回归化城(即呼和浩特旧城),即在城南建寺。明万历七年(1579年),大召建成后,明廷赐名"弘慈寺"。因召中供奉释迦牟尼银佛像,故当时也称"银佛寺"。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应阿勒坦汗后裔僧格都棱汗邀请,三世达赖喇嘛来到呼和浩特为大召银佛主持了开光法会。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1640年),清廷命土默特都统古禄格·楚琥尔扩建大召,竣工后改寺名"弘慈寺"为"无量寺"。 清顺治九年(1652年),五世达赖喇嘛进京觐见顺治皇帝,途经呼和浩特时驻锡大召九间楼。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在大召寺建归化城喇嘛印务处(呼市喇嘛教的最高权利中心)。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亲征噶尔丹途经呼和浩特到大召礼佛,同年呼和浩特掌印札萨克达喇嘛托音二世动用自己的庙仓财产,主持修葺大召。并奏请康熙皇帝恩准将佛殿青瓦换成黄琉璃瓦,改为"帝庙"。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大召札萨克达喇嘛凯穆楚克集资重修大召。1986年,大召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至2002年,市政府拨专款以及自筹资金,对大召及召前广场进行了陆续的维修、扩建和购置相应配套设施。2003年,对大召经堂、佛殿及配殿等进行全面维修。2004年至2005年,对大召后院进行地面硬化和修建排水设施,并修建了八座5.2米高的汉白玉塔,乃春庙、藏经阁也修缮一新。

0 阅读:0
尔蓉玩转旅游

尔蓉玩转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