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许世友担任胶东军区司令,不过,因为方言的问题,许世友在胶东留下了不少笑话。
许世友在烟台海阳县时,门口有一棵大槐树,有一次,许世友召集当地老百姓开会,就在这棵大槐树下面。
许世友说:“槐树有三大好处,第一,村里有槐树,小鬼长得快。”
然后,许世友指着旁边一个小孩子说:“你们看看这个小鬼,我来的时候还是个娃娃,现在都长这么高了,到明年就可以上战场打日本鬼子了!”
这句话本来没毛病,但是,这个孩子的妈妈不愿意了,生气地说:“我家孩子叫大九,不叫小鬼,你这个八路军怎么还骂人呢!”
原来,当地人叫孩子没有叫“小鬼”的,那是骂人的话,也难怪人家孩子的妈妈生气了。
许世友连忙道歉,说这是我们老家的方言,大嫂不要怪我,然后,许世友说:“槐树的第二个好处,是军中有棵槐,打仗不会败。我每次出门打仗时,都要用手拍拍这棵大槐树,每次都能打胜仗。”
然后,许世友又说了第三个好处,就是“门口有棵槐,家中必有财”,只要门口有槐树的人家,家里都很有钱。
这时,一个老乡说:“不对呀,你门口就有大槐树,可是你屋里怎么什么都没有?”
许世友笑着说:“谁说我没有,我有胶东八百万‘穷种’!”
这下,大家又不乐意了,纷纷指责许世友,说我们胶东人支持八路军抗日,你怎么还骂我们是“穷种”啊?
许世友又连忙道歉,说自己说的是“群众”,不是“穷种”!大家这才原谅他了。
事后,许世友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如果不懂一个地方的方言,是很难开展工作的,于是,许世友就让秘书整理了一本《胶东乡音词语集》,不光自己看,还发给八路军将士们看,让大家都能听懂胶东方言、会说胶东方言。
这样一来,八路军的工作就顺利多了,当地百姓也对八路军有了更多的认同感。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领导干部更要懂得“入乡随俗”,如果你连当地的方言都听不懂,又何谈为人民服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