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月下旬,傻儿司令范绍增率八十八军在太湖地区与日寇激战三天三夜,多次拼刺刀肉搏。终于在春节前夕将日军全线击溃,消灭日伪军2万多人,并收复了余杭县城。 1894年,在四川一个富裕的乡绅家庭中,范绍增出生了。从小他就不爱书本,却对江湖、武艺格外感兴趣,十几岁就加入了当时四川最大的帮会组织——袍哥会。 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年轻的范绍增很快就投身革命队伍,参加了讨袁护国运动。此后他先后加入北伐军,成为了革命队伍中的一员。 1923年,范绍增被杨森将军收编,这成为了他军旅生涯的重要转折点。两年后,他随杨森一起投奔蒋介石,被任命为第20军第7师师长,正式成为了一名军队高级将领。 范绍增身材略胖,说话带着浓重的四川口音,给人一种憨厚朴实的感觉。但在这个看似憨傻的外表下,却藏着一个精明强干的军事指挥官。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范绍增主动请战。1938年,他获得了组建第八十八军的机会,但这支部队从开始就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没有装备、没有补给,甚至连一个完整的建制都没有,这就是八十八军的起点。范绍增变卖家产,四处筹措资金,开始了艰难的组军之路。 他首先找到了老友罗君彤担任副军长,然后利用自己在袍哥会的人脉关系,在四川各地发动青年参军。很快,超过一万名热血青年响应号召,加入了这支新军。 武器装备的问题更是棘手,范绍增找到了其他川军部队淘汰的旧式武器。他又请来以前的部下帮忙维修这些武器,修理费用全部由他自己承担。 为了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范绍增开出高薪,招募了一批在家赋闲的军官担任连长和排长。这些军官都有实战经验,对部队的训练和管理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组建过程中,范绍增特别重视军纪建设。他要求部队必须爱护百姓,严禁任何扰民行为。正是这种严格的纪律要求,使得八十八军很快就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支持和爱戴。 部队成立后,范绍增多次对将士们强调:"我们现在打的不是内战,是抗击日本侵略者,代表的是中国的尊严。就算拼上性命,也要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 1941年1月下旬,日军为了扩大在华东地区的控制范围,对太湖地区发起了大规模进攻。太湖位于江浙皖三省交界处,是华东地区重要的军事要地和交通枢纽。 日军此次进攻投入了大量精锐部队,配备了先进的重型武器和飞机。他们的目标是控制太湖水系,切断中国军队在华东地区的补给线。 范绍增的八十八军此时驻守在太湖西岸的关键防线上。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进攻,八十八军采取了固守要点、伺机反击的战术。 战斗从一月下旬的一个清晨开始,日军在飞机和重炮的掩护下发起猛攻。第一波进攻中,日军就投入了数千人的兵力,妄图一举突破八十八军的防线。 八十八军将士们凭借地形优势,利用预先构筑的工事进行顽强抵抗。他们用步枪和机枪组成了严密的火力网,将日军的多次冲锋都击退了。 到了第二天,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日军在损失惨重的情况下,仍然不断投入新的兵力。当日军突破到战壕前沿时,双方展开了惨烈的拼刺刀肉搏战。 八十八军的川籍士兵们发挥了四川人特有的血性和勇猛,他们不畏生死,与日军展开近身搏斗。很多战士身负重伤仍然坚持战斗,用生命守住了阵地。 第三天的战斗更加激烈,日军出动了更多飞机进行轰炸。范绍增指挥部队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在防守中寻找反击的机会。 终于在一次日军进攻受挫后,范绍增抓住战机,命令部队发起全线反击。八十八军将士们像猛虎下山一般冲向敌阵,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这次反击彻底打乱了日军的部署,八十八军乘胜追击,一口气收复了包括余杭县城在内的失地。日军仓皇撤退时,还丢下了大量武器装备,其中包括一架战机。 这场持续三天三夜的战斗,八十八军共消灭日伪军2万余人,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