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法国总统密特朗邀请贝聿铭,参与卢浮宫改造竞标,贝聿铭毫不客气地说:“

爱吃凉历史 2024-12-01 20:35:17

1981年,法国总统密特朗邀请贝聿铭,参与卢浮宫改造竞标,贝聿铭毫不客气地说:“我老了,没有精力参与竞标,你要么直接给我,要么就算了。”出人意料的是,密特朗竟然一口答应了下来。 贝家自明朝中叶起便以经营中草药起家,在清朝乾隆年间,贝家不仅是中医药领域的翘楚,还跨足了房地产等多个领域。 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诒,是中国银行的重要创办人之。 父亲的建议让他选择了建筑设计这一专业。 18岁时,贝聿铭的最初选择是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但由于该校注重的是传统的建筑教育,他很快转学到了麻省理工学院。 在这里,他入学后被安排到了以结构工程为主的课程,而非他想象中的建筑设计。 1937年,现代建筑的先驱者勒柯布西耶在麻省演讲,贝聿铭有幸负责接待工作。 勒柯布西耶的理念深深影响了贝聿铭。 接着,他转到哈佛大学继续深造。 在哈佛大学,贝聿铭遇到了另一位导师马塞尔·布劳耶。 布劳耶曾是包豪斯的学生,与格罗皮乌斯有深厚的关系。 贝聿铭在布劳耶的指导下学到了建筑设计中对光线的运用。 此外,贝聿铭还从布劳耶那里学到如何将纪律性与设计艺术相结合。 贝聿铭在哈佛毕业后,并没有立刻回到中国,而是选择留在美国继续深造。 他为著名建筑公司工作,参与了多个项目的设计。 虽然贝聿铭的选择遭到了格罗皮乌斯的反对,但贝聿铭并不在意这些评价。 在二战后,他的纽约廉价住宅项目打破了传统建筑风格,采用了创新的材料,使得这些居民楼的居住体验得到了显著提升。 他认为,建筑更应该融合历史、气候与文化的元素。 1967年,贝聿铭设计并完成了美国大气研究中心大楼。 在承接美国大气研究中心大楼的设计任务时,为了寻求灵感,他甚至带着帐篷来到项目所在的荒地。 直到有一天,他和妻子驾车在附近游览时,他从印第安土著的传统居所中获得了灵感。 贝聿铭巧妙地将当地的砂石与混凝土结合。 他的设计理念主张建筑应该充分考虑每个地方的气候、人文和生活习惯。 进入70年代,贝聿铭的名气日渐增长,他设计了波士顿海港大楼、达拉斯市政厅、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等建筑。 1979年完工的肯尼迪图书馆,美国建筑界更是在当年宣布1979年为“贝聿铭年”,并授予他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 1981年,贝聿铭迎来了卢浮宫的改建项目。 当时的法国社会对他提出的玻璃金字塔设计充满了质疑。 然而,随着项目的完成,卢浮宫的改建不仅成功解决了游客流量问题,更成为了典范。 随后,贝聿铭的作品从北京的香山饭店到苏州博物馆,他始终秉承着将现代建筑与地方文化融合的理念。 在香山饭店的设计中,贝聿铭特别注重与故宫周围环境的和谐,他选择了在北京西山风景区建设,并采用了庭院式建筑的设计方式。 他曾表示自己的成就离不开妻子的支持。 他在麻省理工学院遇见了卢爱玲。 卢爱玲的父亲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生,母亲出自官宦世家。 尽管卢爱玲最初对贝聿铭的热情有所保留,但在一次飓风中,贝聿铭“英雄救美”的举动让两人的关系升温。 贝聿铭和卢爱玲的感情逐渐加深,他们在学业上也相互支持。 在卢爱玲的支持下,他成为哈佛大学的研究生。 他开始参与实际的建筑项目。 在1943年的一次建筑大会上,他的设计被同行批评,甚至遭遇恶意攻击。 卢爱玲成为了他最大的支持者,她为丈夫出头。 两人育有三个孩子。 19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设计项目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工程,他需要在科罗拉多州的高山中设计一座与自然环境和谐融合的建筑。 为了找到合适的设计方案,他几乎放弃了休息,连续多日通宵达旦地工作,修改设计方案,甚至做了15份不同的方案。 他的妻子,卢爱玲尽力为贝聿铭提供支持,甚至在半夜里为他整理小纸片。 为了让丈夫放松心情,卢爱玲提议他们去西部旅行。 在科罗拉多州南部,他意外地发现了13世纪印第安人悬崖上的居住遗迹。 贝聿铭脑海中瞬间形成了一个全新的设计构思:一座仿佛屹立在山顶的古堡。 最终,这一设计成为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项目的最终方案,并被高度评价 1972年,贝聿铭接受了汉考克保险公司总部大楼的设计任务。 公司要求设计一座极具震撼力的大楼,最终贝聿铭提出了以全玻璃结构为主体的设计方案,外形宛如水晶宫。 施工期间因为玻璃质量问题,且遭遇强风,玻璃大面积脱落。 汉考克公司和玻璃供应商将贝聿铭告上法庭。 卢爱玲处理了成堆的法律文书,帮助贝聿铭专注于解决设计和施工的问题。 她始终坚定地支持丈夫,让他能够集中精力应对眼前的困境。 参考文献:[1]晟龙(图).“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回顾展 在中国香港M+博物馆呈现[J].中外建筑,2024(7):I0005

0 阅读: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