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代表团手持证据,赴阿富汗要说法,心虚的塔利班没敢出面 巴基斯坦屡次恐袭造成中国公民伤亡,加上巴基斯坦反恐的复杂,中方决定亲自去阿富汗,中方拿着证据,却没有见到塔利班最高领导人。 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巴两国非常重要。然而近年来,巴基斯坦内部屡次发生恐怖袭击,针对中国公民和中国项目,影响了中巴经济走廊的推进。而这些袭击大多与巴基斯坦塔利班有关,该组织利用阿富汗复杂的地形作为藏身之所,对巴基斯坦发动袭击并试图扩大影响力。巴基斯坦多次与塔利班临时政府交涉,希望其采取行动遏制巴塔的活动,但效果甚微。无奈之下,巴基斯坦寄希望于中国,希望中国能通过外交压力敦促塔利班采取更强硬的措施。 11月26日,中国代表团抵达阿富汗,坎大哈,希望与塔利班最高领导人阿洪扎达举行会晤。然而阿洪扎达拒绝了中方会谈的请求,只是派出发言人与坎大哈省长。这让外界猜测塔利班内部出现了分裂。 塔利班当前的权力架构呈现出双重中心的特征。喀布尔作为临时政府所在地,主要由内政部长西拉杰丁·哈卡尼和国防部长毛拉·雅各布等实权人物掌控;坎大哈则是阿洪扎达的根据地,被视为塔利班的精神与政治象征。然而,这两个中心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阿洪扎达尽管名义上是最高领导人,但由于缺乏对实权的直接掌控,其在决策过程中经常受到哈卡尼和雅各布等人的掣肘。此次中方访问坎大哈正是由雅各布安排的,但阿洪扎达的拒见无疑加剧了这种内部分裂的外在表现。 巴基斯坦内部的塔利班和阿富汗塔利班关系密切,而且阿塔对巴塔活动的管控力度一直不足,参与巴塔行动的塔利班成员仅被轻罚“监禁三至六个月”,这种形式化的惩戒显然无法震慑那些试图跨境参与恐怖活动的武装分子。 与此同时,阿富汗塔利班的财政困境也为恐怖主义问题的解决增添了新的障碍。塔利班重新掌权后,战斗需求大幅降低,但大量武装人员缺乏有效的安置渠道。失业的指挥官和士兵逐渐流向巴基斯坦塔利班等组织,这些组织不仅为其提供稳定的经济来源,还支付生活开支和医疗福利。对于长期处于战乱中的武装人员而言,这样的条件无疑具有吸引力。塔利班临时政府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显然难以全面掌控这些武装分子的去向。 中国在此次访问中表现出的强硬立场,不仅是为了替巴基斯坦发声,更是为了维护中巴经济走廊的长期安全。这条经济走廊贯穿巴基斯坦,未来计划延伸至阿富汗,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注入了新的希望。然而,如果恐怖主义威胁持续存在,不仅会对走廊项目造成破坏,也可能影响到中国在地区事务中的国际信誉。中国显然意识到,通过外交手段推动塔利班采取更强硬的反恐措施,是解决巴塔问题的关键路径。 塔利班的“选择性反恐”策略成为此次交涉的核心问题。阿富汗塔利班在打击ISIS时表现出高效和坚定,但在处理巴基斯坦塔利班的问题上却态度暧昧,甚至表现出某种程度的默许。这种双重标准不仅令巴基斯坦失望,也让国际社会对塔利班的承诺产生质疑。如果塔利班继续拖延,无法兑现对周边国家的安全承诺,其争取国际承认的道路将变得更加艰难。 对于塔利班而言,当前形势已不允许继续以“深居简出”或“逃避问题”的方式应对国际社会的压力。国际承认对于阿富汗塔利班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获得承认的前提是切实履行反恐承诺。选择与中国和巴基斯坦合作,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威胁,既是重建国家信誉的必然之举,也是缓解内部矛盾、推动经济复苏的现实需求。反恐符合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利益,但如果塔利班仍然选择性反恐,那么世人也将看清楚塔利班的真面目。总之,阿富汗的未来在塔利班手中。
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