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锅卖铁式反华?北约上将撂狠话:宁肯饿肚子破产,不许中国崛起 北约反华已经陷入了魔怔。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罗布·鲍尔上将近期公开对华撂狠话,哪怕饿肚子破产,也要阻止中国崛起。 鲍尔特别提到,全球稀土生产60%,加工的90%都在中国,如抗生素、消炎药等药品原材料也大多依赖中国。他认为西方在高科技领域及其他关键行业对中国形成了严重依赖,一旦西方和中国交恶,中国随时可以卡西方的脖子。在俄罗斯问题上,鲍尔则提到俄方利用对欧洲的能源供应掌握主动权,称这使整个欧洲在普京面前显得被动。由此,他呼吁欧洲国家为摆脱对中俄的依赖,需做出更大的经济和生活层面的牺牲,包括接受因供应链调整而带来的生活水平下降与物资匮乏。 鲍尔的这些表态,事实上并不局限于军事层面的分析,而是试图将所谓的中俄威胁扩大至经济、资源等全方位领域。此举无疑透露出北约战略焦点的转移——不仅关注传统的军事冲突,更试图在产业链层面实现所谓“自主权”。鲍尔的言辞,无非是将长期以来美国主张的“对华脱钩论”搬到了北约的语境中。 然而,这种“砸锅卖铁式”的对抗思路,对于西方尤其是欧洲来说,意味着巨大的成本与代价。在俄乌冲突持续的大背景下,欧洲已经深陷能源危机之中。俄罗斯通过天然气供应对欧洲形成掣肘,能源价格飞涨直接加重了欧洲企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鲍尔所主张的进一步调整供应链以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将进一步压缩欧洲经济的竞争力。毕竟,欧洲工业的诸多关键环节高度依赖中国产品的低成本优势。失去中国供应的欧洲工业,不仅将面临成本的快速攀升,还可能在全球竞争中失去立足点。更重要的是,在转移供应链过程中所需的时间和资源,将让欧洲的企业和民众率先感受到痛苦。 事实上,美国的经验已经为欧洲敲响了警钟。近年来,美国以“对华脱钩”为核心目标的政策并未奏效,反而给本国经济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即便是在军费预算增加的情况下,美军在采购军事装备时也因通胀和美元购买力下降面临掣肘。不少美军军官甚至抱怨,家庭开销已难以为继。更为讽刺的是,美国一边禁止从中国直接进口产品,一边却通过越南、墨西哥等国的转口贸易继续大量消费中国产品,变相增加了商品成本,这一代价最终转嫁给了美国普通消费者。 鲍尔的言论不仅在经济上难以实现,还可能在地缘政治上加剧中欧之间的矛盾与裂痕。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中欧关系本已因一些贸易纠纷而面临挑战。以电动汽车加税政策为例,欧盟曾试图对中国产品采取保护主义措施,但随即发现其负面效应可能超过收益,甚至危及自身的经济利益。因此,欧盟近期放风称,可能撤销相关政策并与中国展开协商。这显示出欧盟不愿在中美竞争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扩大与中国的矛盾,尤其是当前欧洲已陷入多重经济困局,实在无法承受两线作战的压力。 在美国试图重启对华贸易战的同时,鲍尔的“战时状态”论调无疑是在为美国的战略目标提供支持。然而,这种策略在欧洲内部并未得到完全认同。欧盟对中国的态度明显更加复杂与务实。尽管面临来自美国的压力,欧盟仍在试图通过对话与合作,避免中欧贸易战的爆发。 更有甚者,北约与欧盟在应对俄乌冲突上的分歧也逐渐显现。德国前总理默克尔曾明确表示,2008年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是为了避免俄乌冲突的提前爆发,而鲍尔等北约官员却不断推动扩军与对抗,显然忽略了战争对欧洲整体安全的威胁。默克尔的务实态度与鲍尔的激进立场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分歧也许正是当前欧洲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如何在美国主导的北约框架内,寻求一条符合欧洲利益的独立道路。 如今,欧洲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过度迎合北约激进主张可能加速中欧脱钩,令欧洲陷入经济衰退与地缘困局;另一方面,若能在中美竞争中保持相对独立性,中欧合作则有可能成为推动全球稳定的重要力量。这就要看欧洲怎么选了,但欧洲政客还是要谨言慎行,否则影响中欧关系,恐怕欧洲会选入更加尴尬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