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甘肃5个孩子在大佛寺玩捉迷藏,一孩童藏身佛像时,大殿后墙突然出现一道暗门,进入暗门后,顿时惊得目瞪口呆,眼前竟是一间密室,摆放着12个木柜! 1975年盛夏,甘肃张掖的大佛寺已然破败不堪。层层杂草肆意生长在斑驳的红墙之间,几只麻雀在瓦砾中来回蹦跳。 八月的阳光透过残破的屋檐洒进院落,蒿草已经长到了半人多高。废弃的寺院成了附近孩童们的乐园,他们总是在这里玩耍、探险。 这一天,五个上小学的孩子又来到了寺院里玩捉迷藏。一个孩子靠在大殿门口数数,其他四个孩子则四散奔逃寻找藏身之处。 残破的大殿内光线昏暗,空气中弥漫着陈旧的灰尘味道。一个躲藏的孩子摸索着爬上了供桌,小心翼翼地靠在一尊佛像背后。 突然,一声沉闷的响声从墙壁传来,接着就是"咔嚓"的机关转动声。大殿内的佛像背后,一扇暗门缓缓显现。 这座千年古寺始建于北魏,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寺内最著名的就是那尊高达35米的泥塑金身大佛,它庄严肃穆,历经风雨却依然屹立不倒。 明朝时期,英宗皇帝朱祁镇曾为大佛寺题写"土佛"匾额。这块金光闪闪的匾额让这座古寺在民间更多地被称为"土佛寺"。 五个孩子面对突然出现的暗门,站在原地一动不动。阴暗的门洞中传来阵阵凉气,仿佛在诉说着某个尘封已久的秘密。 他们借着从窗棂漏进来的光线,隐约看见暗门后是一条狭窄的通道。几个孩子互相看了看,都不敢轻举妄动。 最后,他们决定去找大人来处理这件事。村里的老人们都知道这座古寺的重要性,多年来一直在尽力保护它免受破坏。 消息传到当地文物部门后,一支专业考古队伍迅速组建完成。队伍中包括了文物专家、考古人员、古建筑专家和书画鉴定师等多个领域的专业人才。 专家组到达现场后,首先对暗门的结构进行了详细检查。这扇暗门的设计精妙绝伦,采用了明代特有的机关技术,通过佛像的重量平衡来控制开关。 专业人员携带着探照灯和记录设备,小心翼翼地进入了这个尘封多年的密室。密室空间出乎意料的宽敞,约有二三十平方米大小,四周墙壁上还留有明代彩绘的痕迹。 最引人注目的是密室中整齐排列的十二个原木高柜,每个柜子都有两米多高。这些柜子全部采用上等木材制作,即使经过数百年时光,依然保存完好。 当专家们打开第一个木柜时,金光闪闪的经书立即映入眼帘。这些经书制作工艺精湛,每一页都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经过初步清点,专家们发现这批经书主要包括两部重要典籍。一部是《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另一部是《大明三藏圣教北藏》。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共有八百卷之多,全部采用金粉制墨书写。这批经书是由明代甘肃太监王贵出资,组织当地书画名家耗时一年多完成的。 《大明三藏圣教北藏》则更为浩大,总计六千三百余卷。这部经书从永乐八年开始编撰,前后用了整整三十年才最终完成。 专家们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这些经书不仅字迹清晰,装帧考究,还配有精美的插图。每一幅插图都栩栩如生,展现出明代工匠的超群技艺。 文物部门随即在密室内设立了临时工作站,采用专业设备控制温湿度。为了确保这批珍贵文物的安全,专家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编号、登记和拍照存档。 经过多天的细致工作,专家们对这批经书的价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些经书不仅在宗教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更是研究明代政治、文化、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 这些经书的纸张选用上等毛边纸,经过特殊工艺处理,才能保存如此完好。每一本经书都有独特的编号,显示出当时严密的管理制度。 在密室的角落里,专家们还发现了一些保护经书的工具,包括防潮香料和特制的布匹。这些发现表明,古人在保护文物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当地政府立即启动了保护预案,调集专业力量对大佛寺进行全面修缮。这次意外发现,不仅让这座千年古寺重现生机,更为中国佛教文化研究开启了新的篇章。 整个发掘过程持续了数月之久,每一件文物都经过详细的登记造册。这批经书最终被妥善保护起来,成为国家珍贵的文物藏品。
[doge][doge][doge]
古寺也焕发生机,香火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