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酵素洗手液里发现科学的奥秘!南京这所学校解锁跨学科劳动育人新模式

扬子晚报 2024-11-29 21:08:54

洗手液里藏着怎样的科学奥秘?银杏林里有着怎样的劳动故事?11月29日,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举行秋季“中华•秋”劳动问学周成果展示活动,通过创意市集、跨学科课堂展示、主题讲座等形式集中呈现了儿童问学理念下劳动育人的校本化实践样态,为新时期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和实施策略提供思路和参考。

校园市集创意满满

劳动实践展现自然之美

活动当天,中华附小的“问学园”摇身一变成为了热闹的小市集,每个年级都有不同主题的摊位。一年级的孩子们以五彩斑斓的种子为素材,精心摆盘,并热情地向同学老师讲解每一颗种子的故事。二年级的以落叶为创意,将银杏叶变成轻盈的树叶扇子。三年级的小朋友们发挥了各种奇思妙想,将废弃物品变成了一盏盏独具匠心的彩灯。四年级摊位前更是水泄不通,孩子们在探索“无患子”的奥秘中找到了乐趣,不仅亲手制作了环保肥皂,还编织出精美的手链。什么是无患子呢?一位四年级的“摊主”向记者介绍道:“无患子是一种落叶乔木,其果皮含有丰富的皂苷,可用于制作天然洗涤用品,如洗手液和肥皂。”

五年级同学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制作了香气扑鼻的桂花香囊和甜蜜的桂花蜜。六年级的学生则以柚子为创作媒介,制作出一系列充满创意的艺术作品,让秋天的果实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二年级(1)班的毕潇月兴奋地告诉记者:“参加这个活动我很开心,在收集落叶,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很多自然知识,也展示了我的创意”。

跨学科主题教学

发现洗手液里的科学奥秘

“制作无患子洗手液需要多少克无患子和多少克水?”在别具特色的跨学科和劳动课堂展示上,张起宇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巧妙地引出了无患子洗手液背后的数学奥秘。张老师示范讲解后,四年级的同学们利用量杯,电子秤等工具,认真计算无患子和水的比例,制作无患子洗手液。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计算比例,还培养了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无患”勿忧——制作酵素洗手液》课堂上,吉昱祯老师利用在无患子洗手液制作过程中出现的液体发霉等问题,引导孩子们学习制作无患子酵素洗手液。通过生动的实验和讲解,向孩子们揭示了制作天然酵素需要的原材料和酵素的发酵方式。吉老师告诉同学们,酵素能够分解手部的细菌和污垢,从而达到更好的清洁效果。同时,酵素的存在还能有效延长洗手液的保质期。

“通过这两节课,我发现大自然里也可以学到很多数学和科学的知识,让知识学习变得更快乐了!”四年级(3)班的吴墨涵的眼中闪闪发光。

问学教评一体化

赋能高效“儿童问学课堂”

从春日,孩子们好奇地观察鸟窝搭建,到夏日,孩子们精心照料的小草莓意外“失踪”,引发了一场关于喜鹊饮食习性的探究……建邺区劳动教育中心组成员、中华附小教导处副主任沈军带来了《银杏林里的那些事》劳动教育故事分享。

沈军告诉记者,各科老师们巧妙地从“春华•秋实”劳动问学周中选取素材,让学生在劳动中思考、提问,使跨学科学习变得轻松高效。银杏林不仅是孩子们释放天性的乐园,也是老师们灵感与智慧的碰撞之地,跨学科学习在自然的引导下变得生动有趣。

聚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探索,南京市中华附小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赵爱珍以《基于“问学周”建设的跨学科路径与实践探索》为题展开讲座。赵爱珍介绍,中华附小一直秉持“儿童问学课堂”理念,在教育部课题“项目化学习视域下儿童问学课堂的实践研究”引领下,以新时代劳动教育为主线,在劳动教育中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开发了“春华•秋实”劳动问学周课程。此课程分别在每年春季和秋季实施,让学生在问学活动中经历整个春天和秋天,充分感受节气变化、传统习俗、文化传承带来的劳动体验,是结合校本资源,实现劳动育人的一种新尝试。

“中华附小的‘春华•秋实’劳动问学周非常有特色,全面实施劳动教育的同时,依托劳动教育开发跨学科学习课程。这样的劳动已经不再只是单纯的出力流汗,更是边劳边问,边劳边思,真正做到手脑并用,既锻炼了身体,又收获了成果,学生的思维也得以开发。”《生活教育》编辑、南京晓庄学院副教授王文岭分享到。

中华附小党支部书记、校长胡江碧表示,劳动始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学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秉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构建特色劳动教育体系,开发了“春华•秋实”劳动教育课程,通过跨学科教学探索,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本次劳动问学周活动,不仅让学生掌握劳动知识与技能,更在他们心中种下热爱劳动的种子。

通讯员许红

见习记者顾晨樱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王雪瑞

摄影朱思琪

校对陶善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