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笔有势,力透纸背。
势,就是向某个方向的倾向性或运动感。
人眼习惯左低右高,势由左下往右上延伸。此法与书法同理。
李邕作品
米芾作品
黄宾虹点苔强调笔尖着力,有力度。又要含蓄,力量内含,避免草率、轻佻。
2、层次分明,有虚有实。
大师通过大小、轻重、浓淡、干湿、疏密表现苔点层次,形成虚实对比。
有的苔点用水破一破,增加虚实变化
3、错落有致,节奏感强。
参差错落的苔点如同美妙的音乐,抑扬顿挫,充满节奏感。
4、协调统一,融为一体。
一幅画中苔点或横或直或斜,保持一致。点与勾皴浑融一气,成为整体。
5、目的不同,点法有别。
每幅画的笔墨探索目的不同,点法各异。
破笔点
圆点、混点、介字点、横点、直点、破笔点、泥里拔钉点,各有不同。
泥里拔钉
6、灵活点苔,应用广泛。
或点于石面,表现苔藓,或点于山巅,表现树丛。
或点于坡间溪畔,表现蔓草,或点于梢头树中,表现薜萝。
横点表现山边之树。
深浅形状各异的点
半抽象构成,表现瀑布周围茂密幽深的树林。
7、破除单调,丰富画面。
大师点苔法:皴法横线用直点,直线用横点,交叉线用斜点。
皴笔过于规整,用破笔点。
用"破"之法,破除线的单调、呆板,使画面浑厚丰富。
8、我用我法,打破常规。
横点与直点结合。
提醒画面,提振精神。
远离轮廓线。苍郁朴茂
超越形似,表现精神。
轻松随意,返璞归真。
以水破点,混沌斑驳。
左实右虚,加左不加右。
内含阴阳向背、自然之理。
明确结构,表现树木
几种点混合表现坡头树木,彰显墨韵,增加气氛。
半抽象的点子,增加意趣,也可以想象为树。
山头点几个点子,趣味立现。这种表现有点形而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