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李兆麟把半岁的儿子扔在深山,妻子嚎啕大哭,他却怒吼道:“你如果敢把孩

甜蜜游记 2024-11-28 23:12:23

1941年,李兆麟把半岁的儿子扔在深山,妻子嚎啕大哭,他却怒吼道:“你如果敢把孩子抱回来,我就开枪把他打死!” 在辽宁辽阳的一个普通农家,1910年11月2日出生了一个男婴,取名李兆麟。这个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孩子,从小就要帮着家里干农活,每天早出晚归。 1929年的秋天,在共产党员李农儒的引导下,李兆麟开始接触革命思想并参与革命工作。随后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前往北平参加抗日民众救国会,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32年是李兆麟革命生涯的重要转折点。这一年的5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后,组织派他到本溪煤矿开展工人运动。 1934年,李兆麟开始逐步走上军事指挥岗位。他先后担任珠河反日游击队副队长、哈东支队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务。在这期间,他与赵尚志等人共同指挥了多场重要战役。 战斗中,李兆麟展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他带领部队攻克五常堡,指挥老钱柜战斗,还创建了松花江下游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这些战绩为他赢得了战友们的信任和敬重。 1939年5月,李兆麟被任命为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总指挥。上任后,他立即带领部队在松嫩平原开展游击战,先后攻克了讷河、克山、肇源等多个县城,给日军造成了重创。 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李兆麟创作了《露营之歌》。这首歌中唱道:"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风侵人夜难眠。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这首战歌激励着抗联将士继续战斗。 即使在1941年抗联部队遭受重创时,李兆麟仍然与周保中等人一起坚持战斗。他担任东北抗联教导旅政治副旅长,带领部队继续与日军周旋。面对强大的敌人,他始终保持着坚定的革命意志。 1937年的东北战场上,一场特殊的婚礼悄然举行。担任东北抗联3军总指挥的李兆麟,迎娶了同为革命战士的金伯文为妻。 直到1940年深冬,金伯文怀孕的消息传来。这个孕育着新生命的母亲,依然坚持跟随部队转战,她每天要面对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还要忍受饥饿的煎熬。 部队的处境在那时变得更加艰难。日军的围剿愈发频繁,战士们的口粮所剩无几,大家只能靠着吃树皮和野菜来维持生命。 金伯文怀孕五个月时,部队已经断粮多日。战士们把树皮煮熟了分给她吃,这些粗糙的食物难以下咽,却是唯一能填饱肚子的东西。 临产那天,东北的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因为没有医生,也没有接生婆,金伯文只能在战士们搭建的简易帐篷里生产。 雪地里的分娩异常艰难。胎儿刚落地,日军的追兵就追到了附近。金伯文连胎盘还未处理完,就不得不跟随部队继续转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个刚出生的婴儿给艰苦的军旅生活带来了一丝温暖。每当战斗间隙,李兆麟都会抱着孩子,轻声哼唱《露营之歌》。 孩子虽然出生在最艰难的环境中,却顽强地活了下来。战士们都把这个小生命当作了希望的象征,纷纷节省自己的口粮给孩子。 有时候找不到吃的,战士们就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打猎。即便只能打到一些小动物,大家也会先把肉分给这个小婴儿。 孩子渐渐长大到半岁,已经会对着大家笑了。每当看到孩子的笑容,连续作战疲惫的战士们都会感到一丝慰藉。 然而战争的残酷并没有因为一个婴儿的降生而减轻。日军的围剿越来越紧,部队的处境也越来越危险。当孩子因饥饿而啼哭时,那声音在寂静的深山中显得格外刺耳。 李兆麟和金伯文不得不带着孩子走在队伍的最后面,以免孩子的哭声影响到前面的战士。但即便如此,孩子的啼哭声还是多次引来了日军的追捕。 饥寒交迫的日子里,战士们想尽办法安抚这个小生命。有时用雪水喂他,有时轻轻摇晃他,可是婴儿的哭声总是断断续续地传出来。 1941年的夏天,东北抗联部队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日军不断加大围剿力度,战士们的活动范围被压缩到了极限。 李兆麟带领的抗联队伍被迫在松嫩平原的原始森林中躲藏。每一声响动都可能暴露他们的位置,而孩子的哭声则成为了最大的隐患。 这支英勇的抗联队伍已经被日军追踪了数月。几次遭遇战后,部队的弹药所剩无几,连基本的粮食补给都无法保证。 一天,部队刚刚找到一处暂时的栖身之地,战士们忙着搭建临时营地。金伯文趁机去为战士们准备食物,把孩子放在了毯子上。 当她忙完回来时,孩子却不见了踪影。金伯文的呼喊声在营地里回荡,但没有人知道孩子去了哪里。 这时李兆麟走了过来,他平静地告诉妻子:孩子被送进了深山。这个决定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 面对妻子的悲痛,李兆麟说出了那句震撼人心的话:"你若敢把孩子抱回来,我就用枪打死他。"这不是一个父亲的狠心,而是一个军事指挥官的担当。 李兆麟的这个决定,在抗日战争时期并非个例。很多革命家庭都面临过类似的抉择,他们把革命利益置于个人情感之上。

0 阅读: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