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21种常用手法解析 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手法按摩、调整和

曾大谈知识 2024-11-28 13:52:39

小儿推拿:21种常用手法解析 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手法按摩、调整和刺激小儿身体的穴位和经络,以达到治疗疾病和增强免疫力的目的。下面介绍21种常用的小儿推拿手法及其适应症。 1. 清天河水:用于低烧。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从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用中指、食指指腹自孩子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直推300-500次。 2. 揉足三里:用于脾胃疾病。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前缘一横中指处。用拇指指端着力按揉30-50次。 3. 推天柱骨:天柱骨位于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或用汤匙蘸水自上向下刮,有助于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4. 大椎:大椎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是督脉的重要穴位。常用于感冒、发热等症状的推拿治疗,如捏挤大椎。 5. 揉板门:板门为脾胃之门,位于手掌大鱼际平面。用拇指按揉板门,顺时针、逆时针均可,用于上吐下泻、脘腹痛等症状。 6. 拿肩井:肩井位于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用拇指与示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井,有助于发汗解表、补益气血。 7. 横擦四横纹:用于干咳轻咳、咳嗽初起。四横纹位于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中指或食指横擦。 8. 分腹阴阳:用于腹泻、积食、便秘。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 9. 脊柱推拿:脊柱推拿包括捏脊等手法,有助于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让孩子俯卧,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顶住孩子皮肤,拇、食前移,提拿皮肉,同时向上捻动,自尾椎两旁(即脊柱两侧)双手交替向前推自大椎两旁。 10. 揉肺俞:肺俞位于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用两拇指揉两侧肺俞,称揉肺俞,有助于益肺理气、止咳化痰。 11. 肾俞:肾俞位于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常用于补肾益脑、温养下元,但肾经宜补不宜清。 12. 掐四缝穴:四缝穴位于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二指节横纹中点。用拇指甲掐,用于厌食、积食等症状。 13. 七节骨:七节骨位于背部正中线第4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线。用一手拇指或食指、中指外侧缘自上而下直推,有助于泄热通便,多用于便秘、脱肛等症。 14. 清大肠:大肠经位于食指桡侧面,食指间至虎口成一条直线。用拇指螺纹面从孩子手掌虎口推向食指指尖,有助于清利肠腑、除湿热,多用于便秘、食积等症。 15. 捏挤大椎:用于感冒、发热。大椎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是督脉的重要穴位,捏挤此穴有助于发散风寒、退热。 16. 退六腑:六腑位于前臂尺侧缘,肘腕之间的一条直线。用拇指或食、中指二指螺纹面从孩子的肘部下推至腕部,有助于清热、凉血、解毒,多用于高热、惊风、鹅口疮、便秘、咽痛腮腺炎等症。 17. 拿风池:风池位于后发际两侧凹陷处。用拇指和示中二指对称用力拿风池,有助于感冒发汗、缓解头痛、发热等症状。 18. 顺时针摩腹:用于便秘、积食、内热。沿顺时针方向在腹部进行按摩,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排便。 19. 平肝清肺:用于呼吸道外感。平肝清肺是推拿复式操作法之一,通过按摩相关穴位,有助于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20. 捣小天心:小天心位于手掌中央,握拳屈指时中指、无名指所指处中间。用中指尖或屈曲的指间关节捣小天心,有助于清热镇惊、安神定志,用于惊风、抽搐、烦躁不安等症状。 21. 补脾经:脾经位于拇指桡侧面或拇指螺旋面。顺着拇指桡侧从拇指指尖推至指根,有助于健脾胃、补气血,多用于防止疳积、食欲不振、便秘等病症。 注意事项 1. 小儿推拿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家长在选择推拿机构时需谨慎,并遵医嘱施行。 2. 推拿时注意力度适宜,避免给宝宝幼小的身体带来伤害。 3. 推拿的穴位或部位要精准,根据宝宝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辩证施治。 小儿推拿作为一种安全无副作用的中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小儿保健和治疗各种疾病。希望以上介绍能够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小儿推拿手法,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