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人至中年才发现,宋莹远走对黄玲来说是一大幸事!
工程师林武峰因为兼职的事情被举报,因为对人性的失望,他决定远走广州,从头开始。
不可避免,宋莹也要跟着离开。
出发那天,宋莹抱着胳膊缩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惆怅。
黄玲身穿崭新的,白底黑点的裙子走到她面前轻盈地转圈,温婉地笑:“我知道你喜欢我穿得漂漂亮亮的,专门赶了这一身。”
然后,小院里,宋莹说:“玲姐,你答应我,我走到哪儿,你都只能跟我好,你不能忘了我,你要经常给我打电话,我也会打给你的。”
黄玲避重就轻地说:“我会给你打电话的。”
宋莹不满,像个小孩子似的,晃动着黄玲的胳膊,带着哭腔撒娇:“你答应我,你只能跟我好。”
黄玲见状,才笑着说:“我答应你。”
出了小院,宋莹满面泪痕,和送行的人们一一道别,黄玲则全程面带微笑,依然笑得温婉矜持。
总之,离别这一刻,从头到尾,黄玲的表现都是比宋莹平静体面的,好似她比宋莹更不在乎这段中年女人之间的闺蜜情。
可是,货车启动那一刻,黄玲的那一声带着哭腔的“宋莹”,以及毫无章法的挥手出卖了她。
她是在乎的。
后来,黄玲回到了房间里,温柔忧伤的夕阳余晖里,她想起从前的桩桩件件,对筱婷说:“这个院里,再也没有人护着你妈了”,说罢,伏在筱婷的肩头哭出了声,哭声压抑狼狈,不成体统。
至此,我们才明白,原来,在这一段忽然而起,戛然而止的中年女人的友谊里,黄玲才是更在乎,更放不下,更走不出来的那个。
性格不同,情绪不同。
宋莹性子奔放,情绪大开大合,遇到难过的事儿,哭出来,嚷出来,也就好了大半。
黄玲不行,她性子隐忍矜持,凡事都记到心里,默默发酵,一旦受伤,痊愈的过程漫长又艰难。
就像剧里,并没有宋莹到广州后难过伤心的太多剧情,反而是黄玲,茶饭不思,难过了好几天。连向来无视她,向来与她AA制的庄超英都生出了怜悯之心,破天荒地递给她一沓钱,让她去打麻将,散散心。
两个人拥有的东西天差地别,注定她们在面对失去时会有不同的反应。
宋莹拥有的东西太多了,“厂花”的美丽容颜,人到中年依然心意相通的鲜活爱情,表面鸡飞狗跳,实则健康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及如鱼得水的工作,好看的衣服,贵重的珠宝等等。这些东西,有的看似对人生无用,但在关键时刻,总能分散她的注意力,转移她的情绪,让她不至于陷在当下,要死要活。
她的心是满的,是富裕的,空那么一点点,也能无妨。黄玲的友情对她来说,更像是锦上添花。
而黄玲呢,容貌普通,家境窘迫,婆媳不和,夫妻之间更是貌合神离。多年来,两个孩子基本靠她一个人养,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鞋底都磨破了都舍不得买新的,唯一的裙子布料还是宋莹送的,更别说拥有什么首饰了。
除了孩子和父母,她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什么东西,她的心是空的,是贫穷的,宋莹的友情是雪中送炭,是她贫瘠世界里的一缕光和希望,一旦抽去,必然伤筋动骨。
但,其实,宋莹的离开对黄玲来说并不是坏事,因为它阻挡了黄玲在这段关系里继续懒惰,继续依靠,继续从属的可能。
人生本就没有谁会护着谁一辈子。人总要学着自己一个人存活在这光怪陆离的世界里,独立应对那些复杂多变的关系,而不是永远羸弱地躲在谁的身后。
以前,凡事有宋莹冲在前面,她说不出口的话,宋莹替她说,她做不出来的事,宋莹替她做,她可以躲在宋莹身后,暂且逍遥快活一阵子。
但即便宋莹不离开,她也要从宋莹的背后走出来,自己去怼人,去争抢,去平衡,去给自己挡风遮雨啊。
幸好,黄玲没有那么软弱。她的难过也没有维持太久。
她从狭隘的世界走了出去,打麻将,斗婆婆,工作赚钱,洗衣做饭,伺候孩子,忙忙碌碌。
后来,林栋哲和庄筱婷谈恋爱,她没有因为他是宋莹的儿子,就放松警惕,就觉得万事大吉,而是该怎么着就怎么着,该摆谱就摆谱,该挑剔就挑剔,该担忧就担忧,这说明她把自己以前那种有点“从属依靠”的心态剔除地一干二净,更加客观地看待这段关系了。
真好。
实名羡慕黄玲和宋莹能够拥有这么一份不失平等,不乏亲密,也有点距离的闺蜜情。
比起现实中那些因不平等,因毫无距离感而最终支离破碎的关系,它显得弥足珍贵。
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更平静,从容的心态看待人生里那些聚散离合。
因为只有秉持这种“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的心态,那些晦涩黯淡的日子才会变得闪闪发光。
也因为“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很多关系,远一点,才可能长长久久。
作者文笔真好,观察细致入微,人物心理分析的条理分明。在现实生活中,作者一定是一位细腻温柔,睿智豁达健康向上的聪明女子[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