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肃顺是清朝的大忠臣? 一、咸丰八年的戊午科场案,在此案的处理过程中,肃

看遍国际事态 2024-11-27 23:43:08

为什么说肃顺是清朝的大忠臣?

一、咸丰八年的戊午科场案,在此案的处理过程中,肃顺参与其中很深。此案中,有一个镶白旗满洲人平龄,是个出名的京剧票友,不学无术,结果却在顺天府乡试中高中第七名。其他考生认为此次考试有黑幕,纷纷鼓噪。调查之下发现,平龄自己写的考卷,也就是"墨卷",写得狗屁不通,然而由专业人员誉写,交给考官批改的"朱卷"却质量很高,两张卷子根本对不上。调查过程中,平龄在监狱里暴毙,考官之一邹石麟主动自首,本来按照惯例,就该结案了。平龄已死,不再追究,邹石麟革职了事。但是,负责此案的载垣、端华、肃顺、陈孚恩等人又揪出了许多有作弊嫌疑的考卷,其中一个叫罗鸿祀的考生的卷子"讹字至三百余",居然也考上了举人。罗鸿祀本身是刑部的在职官员,咸丰让罗鸿祀再考一次,肃顺监考,结果显而易见,肃顺汇报,这个罗鸿祀写的东西确实狗屁不通,一定要严查。最终,牵涉出了许多官员涉案,其中包括此次考试的主考官巴鲁特*柏葰。

柏後是正蓝旗蒙古人,而且官声还不错,这次案件中,他也没有受贿,只是给受贿的同僚卖了个面子。但是他这个面子一卖,其他人直接肆无忌惮地把正常考中的考生的卷子和这些行贿的考生的卷子对换,以他人的前程作儿戏。咸丰还是按照刑不上大夫的习惯,打算把柏葰当个屁放了,其他人也不肯做这个恶人,唯有肃顺跳了出来,坚持要求柏葰必斩。最终把这个一品旗人大员落了个菜市口杀头的下场,监斩官就是肃顺。因为此案被处分的官员多达九十余人,其中斩首五人。肃顺此举确实有趁机打击政敌的考虑,但是柏葰被杀,令那些无权无势的中小地主家庭出身的读书人欢欣鼓舞,认为大清还是有救的,皇上还是圣明的。

二、户部宝钞案。简单来说,为了镇压太平天国,清朝试图发行纸币,由此滋生了大量贪腐行为。京城物价暴涨,"五城内外兵民不下数百万户,各粮行抬价居奇,小民每日所得钱文,竟不能供一日之饱"。柏葰是户部尚书,他死了,肃顺接班,肃顺上任就查账,账当然是对不上的。咸丰九年十一月,户部稿库突起大火,"三日不息,存案悉毁","宇麝尽焚","统计延烧、拆卸房屋二百余间"。你玩狠的,肃顺比你还狠,直接去抄涉案官员的家,甚至对户部的满洲官员也刑讯逼供,牵涉数百人,抄了几十家,其中包括许多满洲官员。恭王府的首席太监孟来喜涉案,也让肃顺一锅端了,让肃顺和恭亲王奕诉关系决裂。在这次案件中,肃顺彻底暴露出了他性格上的缺点。肃顺性情暴躁,专横不听人劝,稍有不如意即破口大骂,把同僚都得罪死了。

三、肃顺亲近汉官,主张重用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等人。他认为满洲旧贵沉湎享乐,多不堪用,要挽救清朝,不能再一味强调满汉之别,得放手用汉官。清朝用汉族官绅组织的湘军等武装镇压太平天国,肃顺就是推动者之一。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其中就有肃顺的支持。湖广总督王佳官文是内务府的正白旗汉军,后来抬入正白旗满洲,在他的弹劾下,左宗棠差一点被咸丰就地正法,肃顺就是当时力保左宗棠的人之一。

四、肃顺得罪了洋人。当时清廷高层对于东北的土地大多毫不在意,随意抛弃,肃顺却不肯对俄国服软,称签订《瑷珲条约》的爱新觉罗.奕山"既无全权证书,又无正式关防",没资格代表清朝,所以《瑷珲条约》是废纸一张。俄国代表尼古拉.帕夫洛维奇.伊格那提也夫在肃顺的推动下,被赶出了京城,随即和英法联军勾结,并且主张除掉肃顺:"有权势的肃顺是与欧洲为敌的头号坏蛋,他已不止一次地公开宣称,必须将全部欧洲蛮夷赶出中国。"肃顺也确实激进得过头了,清朝囚杀英法使者的事情,他也有份。虽然没有亲自参与,但是在背后支持僧格林沁。

对于爱新觉罗~耆英,肃顺指责他临阵脱逃,在和英法联军的交涉中卖国,最终耆英被咸丰赐死。耆英既是宗室,也是老资格重臣,肃顺在这件事上的立场又为他拉满了仇恨。

五、肃顺对咸丰建议说,八旗已经烂透了,只知道提笼架鸟抽大烟,根本打不了仗。应该削减养这帮废物的经费,拿钱办真正有用的事。那么,什么才是真正有用的事呢?肃顺认为应该办教育。肃顺主张设立旗塾,让旗人底层的孩子也能上学,甚至自掏腰包去办学。至此,肃顺把满洲权贵的高层已经得罪死了,而他团结的都是什么人呢?地方上的汉官、连行贿的钱都没有的穷秀才、旗人中那些连书都读不起的穷鬼。与太后、亲王和八旗高层反目为仇,甚至得罪了大清的亲爹洋人,团结的却是一帮在朝里连发言权都没有的人。所以,肃顺之死是必然的。肃顺谈不上什么好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从维护清朝统治的角度出发的,但肃顺对于八旗,对于爱新觉罗家族,那可是忠心耿耿。

0 阅读: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