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1月,48架以色列战斗机偷袭埃及,居然被当场击落了46架,原来埃及用上了苏联的最新雷达,以色列人就用直升机偷了一台7吨重的苏联雷达回来。 在西奈半岛,苏联新型P-12雷达不仅可以在极低的飞行高度探测到以色列战机,而且能够为埃及军队提供大范围的空中预警支持。 尽管以色列空军多次对雷达设施进行空袭,但P-12雷达始终能在几乎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继续工作。 以色列的军事指挥层也因此开始考虑可能需要从西奈半岛撤军的战略决策。 然而,撤退意味着西奈半岛的失守。因此,获取P-12雷达,成为一项紧迫任务。 一名以色列空军技术情报部门的年轻兵员拉米·沙列夫查看了苏伊士运河南部的卫星照片,并注意到在拉斯阿里布地区,出现了两处形状奇特的物体。 许多人认为这不过是些不相关的杂物。然而,拉米凭借直觉判断,这两个物体极有可能是P-12雷达。 当时卫星照片的分辨率远未达到今天的水平,且照片解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分析员的经验。这两个看似普通的帐篷附近,确实隐藏着一套完整的P-12雷达系统。 周围没有明显的防卫设施,雷达几乎处于完全无人看守的状态。拉米的报告引起了以色列空军指挥官的高度关注。 在与指挥官哈洛尔的沟通后,会议很快召开,讨论是否有可能将这台雷达成功带回以色列。这台雷达的重量接近七吨,超过了以色列现有运输能力的极限。 一位飞行员提议,可以尝试将雷达拆解成两部分进行运输。此时,几架刚刚购入的美国CH-53重型直升机虽然在理论上无法承载超过其最大负载的雷达,但飞行员愿意冒险尝试。 任务最终由突击部队的拉弗尔·艾坦中校负责,他迅速制定了详细的行动方案。特别选择了纳哈尔旅的第50空降营参与此项任务。这些突击队员都有丰富的战斗经验。 行动的起始点是距离目标约5公里的地方,突击队成员被分为几个小组,负责不同的任务。主力小组的任务是确保雷达站周围的安全,而另一组则专门负责拆除雷达。他们悄然向着目标雷达位置推进。尽管途中遭遇了埃及的防空火力,但直升机成功突破了重重障碍。 经过几小时的飞行,三架直升机最终抵达了位于埃及西奈半岛的雷达设施。直升机选择了低空飞行。由于携带着重达2200公斤的设备,飞行员多次尝试才成功降落。 在地面突击队员迅速占领雷达周围后,由于雷达本身结构复杂,拆卸过程异常艰难,但突击队员凭借着事先准备的工具,顺利完成了拆解。 行动前,突击队员经过了反复的演习,模拟了从直升机降落到雷达拆除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对重型装备吊运的演练。 拆卸完成后,两部分雷达成功装载到直升机上。一架CH-53直升机被用来吊运重达4吨的雷达设备。然而,飞行过程中出现了意外,吊装缆绳断裂,液压系统出现故障。 飞行员依然毫不犹豫地选择继续飞行,将直升机以极低的高度飞越苏伊士运河,直至安全返回以色列一侧。成功地将雷达带回。 1967年6月,六日战争的结果是以色列的决定性胜利,而对于埃及及其他阿拉伯国家来说,这场失败激发了他们的复仇情绪。尤其是对于埃及来说,西奈半岛上埃军遭受的惨重损失成了耻辱。 战争结束后,西奈半岛的数百辆被摧毁的埃及装甲车辆散落在沙漠中,其中许多是被以色列空军摧毁的。苏联政府决定为埃及提供全面的军事援助。 仅仅在战争结束后的四天,苏联就部署了一个图-16轰炸机大队,并且增派了海军舰队驻扎在地中海。与此同时,苏联的军事援助还包括对埃及防空系统的强化。 1970年,埃及空军开始获得苏制米格-21战斗机和米格-19等战斗机的支持,同时苏联也向埃及提供了包括伊尔-28轰炸机、苏-7攻击机在内的大批现代化装备。苏联为埃及提供了包括S-75和S-125在内的先进防空导弹系统。 以色列在短期内感到自信,甚至在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将老旧的埃拉特号驱逐舰带到了埃及的舰队基地附近,结果导致塞得港海战,埃拉特号被埃及的导弹艇击沉。这次战斗成为历史上第一次由导弹击沉的战舰。 1970年3月,苏联向埃及派遣了一支特别防空师,配备了S-125防空导弹。埃及在运河地区重新获得了一定的制空权。 埃及在1970年开始发起一系列小规模的袭击,在这一过程中,埃及空军的米格-21战斗机多次与以色列的幻影-3战斗机发生空战。但总体上,以色列空军在空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1970年6月,苏联防空部队的S-125导弹成功击落了一架以色列的F-4鬼怪战斗机。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埃及使用新的防空武器,持续对以色列空军进行打击。 1970年8月,以色列和埃及达成了暂时的停火协议。然而,双方在苏伊士运河一带的冲突仍然持续。埃及和以色列的军队在运河两岸展开了零星军事行动。最终在1973年爆发了更为全面的中东战争。 参考文献:[1]宋鸿兵.五十年前的中东战争[J].特别关注,2023(12):54-55
雷达技术,现在东大一枝独秀!
当年老毛子的武器还是与美帝一争高下的,还有冥河反舰导弹也让小霸王吃亏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