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Donald Hoffman(1955- ) 提出了一个新的感知理论 Interface theory of Perception,按视觉心理学领域的人来看,新的理论是一次颠覆式的理念
传统观点会认为,人类感知到的是真实的世界,而新的理论则认为其实人类感知到的只是一个幻象,世界不是先验的,而是后验的,即人们是通过一个界面与世界产生感知的,而非直接感知世界
其实不仅人对世界表达的感知不真实,就连人的感知器都不真实
2019年,Jan Koenderink(1943- ) 则提出了一个被业界认为更加疯狂的观点,即人类感知到的世界其实连实体都不是,而只是一些线索...这个观点被认为和生态心理学开创者 James Gibson(1904-1979)非常一致,因为 Gibson 就不认为人的视觉感受到的是具体实体,而只是一些光流阵列.....
诸位,即使从 Gibson 1979年写的最后一本书开始计算,到 Koenderink 提出新理论的时间已经有 40 年了...
这真的非常令人匪夷所思,这中间居然断档如此之久
而更让我费解的地方在于,实际上早在叔本华就提出了世界上意志的表象,而更早还有休谟,也是彻底都怀疑论者
即世界与我们所感知的并不一样,这早就在哲学上准备好了...不应该在这里大惊小怪,甚至应该非常自然
为什么呢?
相对论与你直接感知到的一样么?并不一样吧?
就连视觉心理领域,格式塔心理学也是指出人的视觉存在错觉了,还有行为心理甚至在1970年代也已经指出人存在许多认知错觉,并且还被应用在了经济学中,获得了诺奖....
人感知到的不是真实的世界,这一点难道西方 2019 年才明白?
当然,我觉得他们应该还是不明白,因为他们还坚信宗教呢[doge]
我其实认为,应该古人在同时并行有多种理论在研究,而且先验与经验并不冲突,只是西方人真的无法理解这种科研方式,当然,更有可能是,后者需要的数学工具其实要更加高级,目前西方还没有掌握...
.
看这个图,用手指挡住中缝,上下其实是一个颜色。人对明暗颜色都是靠猜测,何况更高维的世界[开怀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