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蒋介石召开军事会议,当所有人都到场以后,看到第一兵团司令官汤恩伯,竟然直挺挺的跪在会厅中间。蒋介石拿出一张纸扔给他:“把这个念给大家听听”。 1947年春,国民党军在山东和陕北的攻势加剧,战略重点转向华东解放区,尤其是山东地区。面对解放军的强大抵抗,国民党决定集中力量,力求通过“稳扎稳打”的策略来挤压华东野战军的生存空间。 顾祝同指挥的三大兵团,汇聚了大约45万兵力,准备在4月上旬形成合围之势,向鲁中山区推进,意图与华东野战军决战,或将其逼至黄河以北。 然而,华东野战军在陈毅与粟裕的领导下,通过果敢的战术部署,成功避免了正面遭遇。在战局的初期,华东军并未急于与敌主力接触,而是采取了隐蔽机动的策略。 为了应对敌军的集结,华东野战军决定暂时后撤至莱芜和新泰一带,保持力量的集中与机动,准备待时而动。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明确指出,面对敌人强大而集中的进攻,不应急于作出反应,而应集中主力,耐心等待战机。 蒋介石获悉华东野战军主力撤退后,立即命令各兵团加速推进。尤其是第一兵团的汤恩伯,未等其他兵团协同作战,便决定率先发起进攻。5月11日,他指挥整编第74师等部队从垛庄和桃墟一线发起进攻,试图突破沂水至蒙阴的公路,切断解放军的退路。 华东野战军对这一动向作出了迅速反应。在陈毅和粟裕的指挥下,华东军决定将主力调往坦埠,准备在敌人不备时发起反击。5月13日至15日,华东野战军集中五个纵队展开猛攻,对国民党整编第74师实施四面包围。 经过连续几天的激烈战斗,整编第74师在16日清晨被彻底歼灭,师长张灵甫也在战斗中被击毙。此役,共歼灭敌军约32,000人。 这一胜利对于解放区来说,意义重大。华东野战军成功消灭了国民党军的重要力量,不仅大大打击了敌方士气,也为其他战场的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当时,蒋介石得知消息后异常愤怒,他认为整编第74师的溃败是国民党军队中的一次重大失误,责任不容忽视。 蒋介石对这次失败的反应异常严厉。在南京的军政高层会议上,蒋介石召集了多位将领并亲自出席。会议刚一开始,他便把汤恩伯拖入了会议室,指责他没有履行职责,对孟良崮战役的惨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蒋介石当场命令汤恩伯跪下,并举起手杖,狠狠打了他一顿,场面一度十分惊险。汤恩伯的头部受到重击,鲜血很快染红了他的额头和衣襟,然而他仍旧低头不语,承受着蒋介石的愤怒。 这场严厉的处罚令汤恩伯备受打击,他被立即撤职,并面临了军事审查。然而,就在许多人以为他将彻底从国民党军事体系中消失时,蒋介石却出人意料地在两个月后,重新给予了他重要职务。 1947年7月,汤恩伯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代理,重新掌握了重要的军事资源。这一任命震惊了不少军界人士,毕竟汤恩伯的失败才刚刚过去,但蒋介石的做法却体现了其对将领的宽容和用人策略。 汤恩伯的复职并非偶然。1948年12月,他再次被蒋介石派遣担任重要职务,成为京沪警备总司令、京沪杭警备总司令。蒋介石此时赋予了他捍卫华东的重任,要求他利用长江天险坚守京沪杭地区,以阻止解放军的进攻。 汤恩伯的部队在此期间经过了多次战斗,然而,随着解放军在1949年4月发起的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的推进,国民党军队的防线逐渐崩溃。汤恩伯所率的部队最终在上海战役中被全歼。 战役过后,汤恩伯率领着残存的部队向南退却,最终在厦门找到了一个相对安全的避风港。他被任命为国防部厦门指挥所主任,并且兼任福建省主席,负责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厦门分署的工作。 随着厦门失守,汤恩伯随国民政府迁往台湾,开始了他在台湾的政治与军事生涯。汤恩伯原为国民党中高级将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多曾在中国大陆执掌重要职务的将领选择流亡台湾。 在此背景下,汤恩伯随同金门撤退,前往台湾。此时,他被任命为台湾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并同时担任台北总统府的战略顾问,继续参与国民政府在台湾的军事与政治事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汤恩伯在台湾的生活并未平静。1954年,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和健康问题,汤恩伯决定前往日本就医。他患有严重的胃病,急需治疗。 1954年5月,汤恩伯来到日本,选择了东京的庆应义塾大学医院接受治疗。然而,汤恩伯的病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他于同年6月29日不幸在该医院去世,享年58岁。 参考资料:杨颖奇,郭必强主编. 《民国军事将领百人传》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