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新疆的冬天,一个戴着破旧帽子的11岁汉族女孩,正在垃圾桶旁翻找可以充

火龙果看天下 2024-11-26 09:31:51

1977年,新疆的冬天,一个戴着破旧帽子的11岁汉族女孩,正在垃圾桶旁翻找可以充饥的食物,这时,一个头戴花头巾的维吾尔族妇女向她走来,温柔地说:"孩子,饿了吧,跟我回家!"这句话改变了女孩的命运,也让她走进了一个特殊的大家庭。   1977年的冬天,新疆的一个小村庄被寒风裹挟着,街头冰冷而荒凉。11岁的汉族女孩王淑珍穿着破旧的衣服,头上戴着一顶破帽子,蜷缩在一个垃圾桶旁边翻找着食物。她的脸被冻得发紫,双手因寒冷而开裂。自父母因意外去世后,她和三个弟妹被迫流浪街头,靠捡垃圾和乞讨为生。   正在这时,一个身穿维吾尔族传统服饰、头戴花头巾的妇女向她走来。这名妇女叫阿尼帕,她看着瘦弱的王淑珍,心中一阵酸楚。她蹲下身,用维吾尔语轻轻说道:“孩子,饿了吧,跟我回家。”   王淑珍愣了一下,陌生的语言让她有些害怕,但阿尼帕的目光温柔让她放下了些许戒备。见王淑珍没有反应,阿尼帕又用生硬的汉语重复了一遍:“别怕,跟我走,回家吃饭。”   王淑珍小心翼翼地跟在阿尼帕身后,来到了一个简陋却充满温暖的小院子。屋里烧着火炉,几个孩子围坐在炕上,正在吃馕和热茶。阿尼帕轻声招呼孩子们腾出地方,让王淑珍坐下,又端来一碗热乎乎的汤递给她:“快吃吧,别客气。”饥肠辘辘的王淑珍端起碗狼吞虎咽,眼泪却控制不住地掉了下来。   阿尼帕的丈夫阿比包从外面回来,看到家里多了一个孩子,第一句话就是:“再多一个,咱也养得起。”尽管家里已有6个亲生孩子和3个收养的孤儿,他们的日子已经很难,但夫妻俩都觉得不能放任一个孩子在寒冬里受冻挨饿。   那天晚上,王淑珍第一次睡在温暖的炕上,身体放松下来,但心里却七上八下。她小声问阿尼帕:“阿姨,我能留下来吗?”阿尼帕摸了摸她冻得发红的脸:“当然能,只要我还在,你就有家。”   没过多久,阿尼帕得知王淑珍还有三个弟妹,也在附近流浪。她毫不犹豫地将他们一起接回了家。当时阿尼帕的家境已经非常拮据,丈夫阿比包原本是警察,但为了多赚些钱养活这些孩子,他辞职到铸造厂打工,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而阿尼帕则接下了多份零工,白天打扫街道,晚上为人缝补衣服。夫妻俩一天到晚忙得脚不沾地,却从未抱怨过一句。   王淑珍因为长期流浪,头上生了癞疮,阿尼帕省下自己的生活费,为她买药治疗。每天清洗伤口,涂抹药膏,直到王淑珍的头发重新长出来。王淑珍记得,有一次她忍不住问:“阿姨,你们家已经这么多孩子了,为什么还要管我?”阿尼帕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孩子,咱们家门开着,就不会关上。”   随着收养的孩子越来越多,家里的开销也越来越大。阿尼帕和阿比包尽力节省,每天的伙食简单到只有馕、土豆和咸菜,偶尔才能吃上一顿肉。孩子们的衣服大多是捡来的旧衣服,缝缝补补后再穿。   生活虽然艰苦,但阿尼帕坚持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她总是对丈夫说:“我们可以少吃一点,少睡一点,但孩子们不能没有未来。”   在这个特殊的大家庭里,来自汉、回、维吾尔、哈萨克四个民族的孩子生活在一起,互相照顾,彼此包容。王淑珍逐渐融入这个新家庭,她开始帮助阿尼帕照顾弟妹,主动承担起家务。有一次,她捡到一只掉了线的旧书包,开心地修补好后拿回家,阿尼帕笑着夸她:“淑珍长大了,知道为家里分担了。”   转眼几年过去,孩子们陆续长大。阿尼帕坚持让每个孩子都接受教育,无论多么困难,她都会想办法凑齐学费。王淑珍从小学读到中学,在学校表现优异,成为班上的优秀学生。阿尼帕常常对邻居们骄傲地说:“这些孩子,只要有书念,就一定能有出息!”   到1989年,阿尼帕家一共收养了13个孩子,加上6个亲生孩子,家庭成员达到19人。这些孩子在阿尼帕的悉心培养下,陆续走上了自己的道路。有的当了兵,有的考上大学,有的成为了小老板。每次孩子们取得成绩,阿尼帕都会高兴得合不拢嘴。她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看到他们好,我就开心。”   阿尼帕一家成了民族团结的典范,邻里乡亲都称赞她是“最美妈妈”。2009年,72岁的阿尼帕获得了感动中国人物奖,她站在领奖台上,眼含热泪说道:“孩子们是我的希望,能为他们做这些,我一生无憾。”   如今,阿尼帕的大家庭已经发展到200多人,成员之间依然保持着亲密的联系。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孩子,在阿尼帕的爱与包容下,学会了尊重和团结,他们的故事也成为新疆大地上一曲温暖的民族团结之歌。

0 阅读:397
评论列表
  • 2024-11-26 10:21

    看过电视剧,致敬伟大的母亲!

  • 2024-11-26 10:34

    很难得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