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不辞而别,回到汉口的当天,坐镇北平指挥东北战局的蒋介石,在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叹息声中,回到了南京,留下的一盘残局,交由杜聿明收拾去了。
何应钦、顾祝同送来的“淮河战略”还没有看完,华中“剿总”白崇禧的电报也到了,蒋介石又恶狠狠地骂上几句,这才放下国防部完善了的淮河战略计划,拿起白崇禧的电报来。
白崇禧的电报内容,主要有三项。第一项是,近日,刘伯承部主力,不断攻击平汉路信阳到武汉段,似有掐断平汉路南北交通,借徐州方面开战,华中部队北调援徐之机,对武汉三镇实施突袭,因而,张淦第3兵团不能加入徐州方面作战,需调至鄂北方面,与刘伯承部主力作战。
第二项是,此前所议,将第13绥靖区第2军、第15军加入第12兵团,甚为不妥。若将此两部纳入第12兵团,则南阳、襄樊等战略要地不保,襄阳一丢,西南门户洞开,后果不堪设想。但,可将第14军、第85军编入第12兵团,并不使其兵力有所缩减。
第三项是,华中“剿总”认为,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路会战有一触即发之势。因此,已命令黄维兵团立即东移出确山,轻装开太和、阜阳地区,并在此补充粮弹,于11月10日集结完毕。第85军主力,应在第3兵团先头部队到达随县之后,即开广水,车运确山归建,第14军由现在所在南阳,徒步东开至确山一带归建。
蒋介石又认真地看了一遍白崇禧的电报,骂了几声“自私”、“可恶”,可又无可奈何。前来送资料的许朗轩,把白崇禧不辞而别的事,对蒋介石复述了一遍,又指着那封电报说道:“他不指挥,他的第3兵团谁又指挥得动,不来也罢,有一个黄维第12兵团,足矣。另外,他不是要让王凌云、陈克非守西南门户吗?干脆,把第2军、第15军编入宋荫国的第14兵团去,让他吞不得。”
蒋介石点了点头,说道:“王凌云,很忠诚,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不过,那个张轸,现在和桂系,倒是走得挺近的,第15军,要看准了时机,然后再定。还有,他白崇禧要黄维轻装前进,是什么意思?告诉黄维,机械化、重武器是我军的灵魂,丢不得。至于到阜阳补充,也可以,告诉郭悔吾(郭忏),把第12兵团的联勤供应单独列出来,让他白崇禧,捞不到什么好处。这个人,太精明了,连这点小事都斤斤计较,小人!”
许朗轩点着头,又问了一句:“调动第85军,是不是和汤总司令打个招呼?”
蒋介石似乎有些愤怒了,说道:“你们这些人,小聪明就是太多,调一个第85军,还有这么多掣肘,不说,我看他汤恩伯能打上门来?”
许朗轩笑着点了点头,就要往外走,蒋介石又喊停了他,说道:“明天,你带着这个方案,到葫芦岛去一趟,征求一下杜光亭的意见,并说,我和何部长、顾总长对他寄予很大的希望,让他尽快结束葫芦岛的事,到徐州就任。”
汉口,华中“剿总”司令部,白崇禧坐在那里,听着覃戈鸣的汇报,不过,不是有关华中“剿总”战事的,而是国防部研究淮河战略的会议详情,包括每一个将领的发言要点。
覃戈鸣用了大约半个小时的时间,才把国防部作战会议研究的情况汇报完毕,面无表情的白崇禧终于开口了,说道:“由沿陇海路东西摆设一条长蛇,和由津浦路南北摆设一条长蛇,有什么区别?是不是还要重修工事啊?对于刘伯承、陈毅而言,是不是可以从东西方向对进,照样是侧敌行动啊?苏北方面的共军呢,这一回就不阻止他们合流了?”
对于白崇禧这样的发问,覃戈鸣不需要回答,因为白崇禧已经说出了答案:“留一到两个军守徐州,和不守有什么区别?时间呢,还来得及吗?倘若我们还没有动,共军已经开始动了,怎么办?歼敌于运动之中,可是共军的长项,我们的弱项啊。”
覃戈鸣点了点头,问了一声:“是不是汇报一下我们的意见,主张按第一案,即撤退淮河南岸的方案执行?”
白崇禧摆了摆手,说道:“不,那对于我们而言,是引火烧身,徐蚌之战火,一定要在徐州烧,不能烧到淮河以南来,给我们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我们的‘备战求和’便会有一个崭新的局面。我想,陈毅也不想把战火烧到平汉路以西来吧?”
覃戈鸣笑了,说道:“据说,陈毅已经离开了华东共军,和刘伯承组建新的指挥部了。山东那边,由粟裕在负责。”
白崇禧摇了摇头,说道:“毛泽东用兵,只给思路,不给具体落实的办法,无论是陈毅、刘伯承,还是粟裕、陈赓,学习的,都是毛泽东战略思想的精髓,这一点,我们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记得当初叶剑英在衡山教导我们的军队打游击战,有的人听了,不屑一顾,可有的人听了,却打了不少胜仗,这就是毛泽东的神奇之处。老头子,最多是指挥一个团的能力,却非要‘指点江山、挥斥方酋”,焉能不败?记住,国民党是败在他蒋介石的‘美龄号’飞机上的,今天南京,明天北平,跑得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