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聊历史(66)孙刘联手 曹操统一北方,江东易主孙权,对于下一步的战略目标,他们不约而同地盯上了战略要地,荆州。 此时的荆州不仅四周强敌环伺,内部也不消停,刘表的两个儿子为了争权夺位闹的不可开交,而客居荆州的刘备更是让刘表放心不下,就把他调到附近的樊城就职。 赋闲许久的刘备在这段时间作了深刻反思,自己四处征战已近半生,仍是颠沛流离,一事无成,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得力的人才。曹操、孙权手下人才济济,而自己仅有关张赵、糜竺等人,没有核心的领军人物。 于是,刘备开始在荆州附近遍寻高人,结交了不少名人雅士,一位是徐庶,一位是号称“水镜先生”的司马徽,两人均向刘备推荐了两位世外高人,“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统庞士元”,此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刘备求贤若渴,亲自登门拜访,三顾茅庐,终于见到了隐居深山的卧龙先生,诸葛亮。 接下来的故事人尽皆知,诸葛亮未出隆中,便已三分天下,对于曹操,实力强劲,暂时无法与之对抗,孙权父子跨据江东已经三代,只能联盟不能为敌,而刘备的战略方向只有向西发展,益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其主刘璋暗弱无能,可以取而代之,如若再将荆州拿下,两地前后呼应,进可攻,退可守,兴复汉室,指日可待。 诸葛亮的一番分析让刘备茅塞顿开,兴奋不已,犹如暗夜之中见到指路明灯。 随着诸葛亮的隆重登场,刘备迎来了他这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而在这两位隆中对之时,北方的曹操已经开始行动了,兵分两路,剑指荆州而来。荆州此时也发生变故,刘表病逝,次子刘琮继任,长子刘琦在诸葛亮的指点下外逃江夏避祸,荆州实际的掌权派则是外戚蔡瑁、张允等人。 刘琮宝座还未坐热,曹操大军已经兵临城下,蔡张等人的意见非常统一,就是投降,一点抵抗的意思都没有,放眼天下,谁能匹敌曹操,反抗就是死路一条。 曹操不费吹灰之力便占据了荆州。 刘备知道消息后鼻子都气歪了,投降不要紧,倒是打个招呼啊,曹操明着来取荆州,暗地就是冲着刘备来的,自己兵微将寡,除了逃跑没有选择。 于是,刘备再次大逃亡,老习惯,不带家属,跑的能快点。可这次的逃亡人太多,随军家属及荆州百姓约十多万人都跟着一起逃,负责后队的赵云乱军之中拼死力战,才冲破重围,将刘备的儿子阿斗救了出来。刘备既感慨又激动,当众秀了一把表演,摔孩子,收买人心。 张飞在当阳桥阻挡追兵,刘备趁此机会逃到了刘琦所在的江夏。 而江东孙权在一旁看热闹许久了,他本来计划联合荆州共同抗曹,可曹操取得荆州的速度远超出预期,派出的使者鲁肃还没到,刘琮已经投降了。就在此时,鲁肃遇到了正在逃亡的刘备。 鲁肃随机应变,荆州没了,眼下刘备实力虽然弱鸡,但比没有强,便盛情邀请刘备派人到江东共同谋划结盟事宜。 刘备和诸葛亮早有此意,于是顺坡下驴,由诸葛亮作为代表出使江东。 曹操大军压境,孙权这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更让他头疼的是手下群臣意见非常不统一,主战主和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正犹豫之际,诸葛亮来了。 三国历史上重要的一次会晤上演,诸葛亮高调出场,先分析了一下孙刘两家眼下的处境,然后明着抬高刘备抗曹的决心和能力,暗则是刺激孙权的虚荣心,意思很简单,刘备是坚决抵抗的,你孙权要么共同抗敌,要么你就降曹,反正我们不降。 孙权果然被激怒:我江东六郡十多万兵马,难道还不如刘备那只丧家之犬? 诸葛亮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趁此机会又分析了双方利弊,现在兵力上的悬殊不是问题,曹操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可怕,最为关键的是领导者的决心。 诸葛亮慷慨陈词,孙权心动了,而最终促成他下定决心的还是周瑜。 周瑜作为主战派,力挺孙权,并主动请缨前去迎战曹操。 孙权不再犹豫,任命周瑜、程普为都督,鲁肃为参谋,联合刘备共同抗曹。 赤壁大战一触即发。
读《三国》,聊历史(66)孙刘联手 曹操统一北方,江东易主孙权,对于下一步的战略
历史庆有餘
2024-11-24 17:00:5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