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初,光泽县有关部门找来,对老红军陈伯钦讲:“老首长,以后每月按时给您多送几袋粮来,这也是照顾老革命。”陈老听后,他摇了摇头回答:“当年那么多人参加红军,只有我活着回来了,更不能向组织伸手了。”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光泽县有几千名热血青年参加红军,后来仅有287人参加了长征,大多牺牲在革命征途中。新中国成立后,光泽县接到上级通知:“1位光泽籍老红军——陈伯钦因为战争年代负伤,解放后进入病休状态,因为思乡心切,陈老迫切返回故乡定居。” 光泽县接到通知后,进行了全面准备,热烈欢迎老革命荣归故里。一回乡,陈老就被安排住进了县委大院里,这里各项条件都较为便捷。然而陈老一看,他连连摇头,表示:“我怎么能住在这里?现在我就是个普通老百姓了,顺便给我找个小房子就可以,只要能遮风挡雨就行。” 最终,在陈老的再三坚持下,当地有关部门只好给陈老一家安排了1处平房,还是常常登门慰问。等到陈老的孩子们长大后,有关部门又派人来,讲:“老首长,孩子的事情您放心,由我们安排了。” 陈老又婉言谢绝,讲:“我是我,他们是他们,不能让他们躺在功劳簿上,他们的工作让他们自己找。”最终,孩子们的工作全部凭个人努力获取,没有打过父亲的“牌子”。到了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遭遇严重自然灾害,粮食供给面临困难。 为了照顾老革命,有关部门再次找来,讲:“老首长,以后每月按时给您家多送几袋粮来,这是县里的照顾。”陈老听后,他断然拒绝,讲:“同志们,当年咱们县里那么多人参加了红军,都没有回来(牺牲了),如今还活着的我,还有什么资格向组织伸手呢?” 最终,陈老拒绝多领粮,还拿着家中口粮接济附近的困难邻居,救下了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