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毛主席听说奇袭白虎团的杨育才,现在只是一个副连长,眉头一皱,问道:“11年前他就是排长,怎么才升了一级?” 1957年,周恩来总理应朝鲜人民的热情邀请,前往朝鲜访问,并特地拜访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在此期间,他意识到需要一种艺术形式来传承和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争中的英勇事迹。 因此,周总理指定京剧作为表达这些英雄行为的艺术手段,并将此重任委托给中国人民志愿军京剧团。 京剧团成员在接到任务后,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深入到志愿军中去,收集可以用于京剧表演的真实故事。他们的选择最终落在了金城战役中的一段英雄事迹上,即杨育才带领的队伍奇袭白虎团的战斗。 在1953年7月,朝鲜半岛的战火接近尾声,但战事仍未完全平息。此时,南韩的首都师在崔昌颜的指挥下,依托“冰岛防线”阻挡敌军进攻,其中“白虎团”作为这一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守护金城东南角的任务。 然而,志愿军的强劲攻势最终穿透了这一防线,白虎团的阵地被彻底突破,连带着团旗也被缴获,成为后来的历史记忆。 在金城战役中,志愿军的主要策略是通过密集的炮火与步兵配合,逐步消耗南韩军的抵抗力。在这场战役中,志愿军副团长赵仁虎领导的一支穿插营,执行了背后深入的特殊任务,目标直指敌方的指挥中心。 这支穿插营组建之初,其成员被赋予了一项特殊任务:在不与敌军正面冲突的情况下,秘密接近并摧毁敌军的炮兵部队与指挥所。赵仁虎的穿插营在任务执行过程中,采取了低调的行进方式,并借助夜色掩护。 他们首先获取了关于敌方夜间巡逻的详细信息,包括巡逻路线和口令,这是一名误入其队伍的南韩士兵提供的关键情报。这些信息使得侦察队能够顺利通过敌方的几道检查关卡,最终接近白虎团的团部。 在接近敌方团部的最后阶段,侦察队采取了分散行动的策略,分头对敌方团部的不同位置进行突击。在整个攻击过程中,侦察队利用了手榴弹对敌方警卫造成重创,随后迅速控制了团部,顺利降下了白虎团的团旗。 整个行动由于周密的计划和精确的执行,成功地摧毁了敌方的指挥系统,极大地削弱了敌军的战斗意志和组织能力。战后,杨育才及其侦察队的壮举被广泛记载,并且团旗也被收藏在中国的军事博物馆,成为一段难忘的历史证明。 在战斗结束后,侦察队的成功不仅为志愿军在金城战役中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而且也成为了后来军事策略研究中的重要案例,体现了非正规战术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价值和效能。此外,赵仁虎和杨育才因其卓越的指挥和勇敢的行为,分别被授予高级荣誉称号。 在深入调查和采访了参与当年战役的众多志愿军战士后,京剧团开始着手创作剧本。为确保剧情的真实性与感染力,剧团还对剧本进行了多次修订,力求每一场战斗场面都栩栩如生、感人肺腑。 1963年,经过多年的精心准备和创作,京剧《奇袭白虎团》首次公演。这部剧不仅在志愿军中部队内部得到了试映,在收集到的反馈后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之后,剧团携剧目回到国内,在山东省京剧团进一步演绎和完善。 该剧的首演在国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观众对剧中展现的英雄人物严伟才的形象深感共鸣,尤其是年轻观众。严伟才在剧中所展示的英勇和智慧,使他迅速成为了全国范围内的英雄偶像。 此后,《奇袭白虎团》开始在全国巡回演出,每到一处,都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观看。1964年,当京剧团带着这部剧到北京进行巡演时,连毛泽东主席都亲自到剧院观看。 毛主席对该剧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对演员们的表现表示赞赏,尤其是饰演严伟才的演员。他对杨育才的事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询问了杨育才的具体情况。 随后毛主席得知杨育才长期未晋升的情况后,指示有关部门调查其背景和经历。调查结果显示,杨育才由于未受过正规军事教育和政治背景的复杂性,多年来一直未能晋升。毛主席对此表示关注,并强调杨育才的贡献及其改过自新的态度,应当给予正视。 在毛主席的推动下,杨育才的政治污点得到了清除,他的军事生涯也得到了恰当的评价和晋升,最终在副师长的职位上退休。退 休后,杨育才继续在革命教育领域活跃,以自己的经历激励着更多的人。1999年5月26日,杨育才去世,他的一生成为了革命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信仰奉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资料:北京未来新世纪教育科学发展中心编. 《英雄的足迹》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