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山东一位大娘给八路军做了小米饭,饥饿的战士们狼吞虎咽。然而,他们突然发现不对劲,随后含泪对大娘说:“您不能欺骗我们啊……” 1940年,华北地区许多地方都遭遇了灾荒,原本百姓们的收成就不好,再加上日军的掠夺,乡亲们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八路军战士们宁愿饿着肚子也不愿意吃乡亲们送来的食物,不愿意给大家增添负担,为了填饱肚子,他们平日里只能吃些糠菜。 战士们需要和日军进行战斗,大多都是些年纪不大的小伙子,体力消耗巨大,吃这些东西怎么能够饱腹,所以时间一长,他们都饿得面黄肌瘦。 担任交通员的周大娘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将这些战士们都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自然想要想办法为他们筹些粮食,这样才有力气上战场。 正在愁眉不展的时候,一个小小的身影碰了碰她的腿,原来是自己两岁多的女儿小兰。 “娘,饿。” 小兰是她最小的女儿,丈夫去世之后,聪慧懂事的小兰便是她最大的寄托。 虽然她年纪不大,但是十分懂事,在她探听情报,向八路军队伍传递消息的时候,小兰就乖乖地待在邻居家中,等着周大娘把她抱回去。 看着懵懂的女儿,她狠心做了一个决定。 那天晚上,借住在周大娘家中的战士们喝上了香喷喷的小米粥,饿了许久的年轻人们终于吃了一次饱饭。 “周大娘,您这些粮食是哪里来的呀?” 看着战士们狼吞虎咽,细心的班长有些疑惑,如今世道不好过,大家家中都没有余粮,周大娘是从哪里找来的这么多粮食? “是我找人借的,你们都饿好几天了吧,不用跟大娘客气,多吃点才好去打鬼子。” 班长半信半疑,便观察起家中的变化,这时候他才发现平日里缠着他们玩的小丫头不见了。 “大娘,小兰呢?” 周大娘听到这句话,搪塞了一句,便神情慌张地进了厨房。 虽然她没有直接回答,但是班长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猜测。 班长立即放下碗筷走到了村子里,他挨家挨户打听小兰的踪迹,终于找到了收养小兰的那户人家。 原来周大娘为了给他们换粮食,竟然将年幼的小兰卖给了村子里的地主家。 班长赶回去将实情告诉了战士们,大家的眼眶都湿润了,原来这碗珍贵的小米粥背后竟然要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 他们凑了身上所有的钱才将小兰赎了回来,把她交回了周大娘的手中。 周大娘将他们当作亲生孩子一样对待,他们又何尝不是将大娘和小兰当作家人呢? 在抗战年代,军民之间的情谊如同鱼水,尤其是以周大娘为代表的乡亲们,为抗战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她的丈夫和儿子就牺牲在抗日的战场上。 新中国成立之后,周大娘依旧过着简朴清苦的生活,每到发工资的时候,她的家中就会来很多需要帮助的穷苦百姓,她将自己的工资和衣物送给了有需要的人,自己只留足够生活的部分。 她的善良和热心让周大娘成为了受到邻里乡亲们尊重和爱戴的“明星”,直到去世,还有许多人记得她的帮助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