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一女子为了和丈夫团聚,放弃城里的高薪工作,来到了偏远山村开小诊所。2 个月后,丈夫被调走,女子想跟丈夫一起走。谁料,第二天一开门,女子惊得目瞪口呆。 2008年的夏天,贵阳市的一家医院里,钟晶正忙碌地为病人诊断开方。她是一名优秀的医生,手术精准,医术过硬,收入颇丰。然而,长期的两地分居让她心生疲惫。她的丈夫刘明是一名基层干部,被派驻在偏远的龙河村工作。每次见面都要耗费数小时的车程,他们的婚姻似乎总是隔着山和水。 钟晶多次提出辞职与丈夫团聚,但丈夫却总是拒绝:“龙河村条件太差,你一个城市长大的医生,怎么可能适应?” 钟晶固执地认为,夫妻之间最重要的就是相伴左右。她的思念最终压过了现实的困难,毅然决然辞掉了高薪的工作,收拾好行囊,带着简单的行医设备,来到了龙河村。 初到村里,钟晶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偏远”。这里没有像样的道路,通讯信号极差,村民大多以种地为生,住在破旧的泥瓦房里。 看着丈夫为工作忙得脚不沾地,钟晶决定自己也不能闲着。她利用村里一间废弃的房屋,清理后开办了一个小诊所,为村民提供基础的医疗服务。开诊所的头几天,钟晶以为会很忙碌,但她等了一天又一天,只有寥寥几个人上门。 村民们对这个从城里来的女医生抱有怀疑态度,甚至有人说:“城里人怎么会愿意待在我们这儿?她肯定坚持不了几天就走了。” 钟晶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主动上门问诊。她发现,村里的医疗条件差到让人难以置信。许多村民甚至连基本的感冒药都买不到,轻微的外伤也只能自行处理。 一位四十多岁的村民告诉她:“生病能熬就熬,熬不过去再说吧。走到镇里看个病要花一天的时间,还得花不少钱。”这些话深深触动了钟晶。她开始免费为村民看病,甚至亲自走村串户,为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检查身体。 有一次,她听说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因感冒卧床,特地翻山越岭上门诊治,还给老人煮了药膳。渐渐地,村民们对她的信任建立起来了,小诊所的病人也越来越多。 钟晶不仅为大家治病,还耐心教授预防疾病的方法,比如如何正确洗手、饮用开水、注意饮食卫生等。这些看似简单的知识,在村里却很少有人知道。 然而,就在钟晶刚刚适应村里的生活时,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她措手不及。丈夫刘明被调往另一个乡镇工作。得知消息的那天晚上,钟晶失眠了。她并不害怕辛苦,但她来龙河村的初衷就是为了和丈夫团聚,如今他却要离开。她一夜未眠,第二天一早决定关掉诊所,随丈夫一起离开。 就在她准备离开的那天清晨,钟晶开门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几十个村民聚集在诊所门口,手里提着鸡蛋、蔬菜,还有几位老人拄着拐杖站在最前面。 村长代表大家发言:“钟医生,听说你要走,我们实在舍不得你。你是我们村里的救命恩人,我们离不开你啊!” 钟晶看着一张张朴实的脸,内心的挣扎更加剧烈。她回头望了一眼丈夫,刘明轻轻握住她的手说:“如果你想留下,我支持你。” 最终,钟晶选择留了下来。她安慰丈夫:“我在这里更有价值,你放心去新的岗位,我会照顾好自己。”刘明点点头,虽然不舍,但也为妻子的选择感到骄傲。 之后的日子里,钟晶更加投入地工作。她自掏腰包为诊所添置了医疗设备,并开始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每次诊治结束后,她都会认真记录病人的健康状况和治疗方案。村里的孩子们都亲切地叫她“钟阿姨”,老人们也常挂在嘴边:“有钟医生在,我们安心多了。” 村里有一位老人,腿脚不便多年,一直以为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了。钟晶给他诊断后,发现只是膝关节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锻炼,他终于可以重新下地走路了。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拉着钟晶的手说:“钟医生,你就是我们全村的希望啊!” 钟晶在村里一干就是好几年。村民们渐渐摆脱了过去“生病就拖”的习惯,懂得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她的小诊所成为了全村的健康守护者,而她也被当地政府评为“最美乡村医生”。 钟晶的故事通过媒体报道后,感动了无数人。她说:“我不是在牺牲,而是在实现自己的价值。每次看到村民们的健康有所改善,我都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尽管生活艰苦,但钟晶无怨无悔。她用专业和爱心,让一个贫困的小山村感受到温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真正意义。
好感动
道德绑架而已
中国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