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污染检不准、“两超一非”风险物质检不全、动物源性成分定量难、新现危害物检验方法标准缺失……
有了“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关键技术研发及标准化应用”,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的这些难题将迎刃而解。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中获悉,由南京食药检院以第一完成单位申报的该项目,新近还获得了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这也是省市场监管系统首次牵头获得的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活菌精准鉴别解决“检不准”
加工食品中经常存在微生物污染问题,当前传统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往往会出现非特性扩增的问题,因此如何精准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南京市食药检院胡文彦博士介绍说,“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关键技术研发及标准化应用”中,通过全基因组数据挖掘以及活菌精准鉴定技术,可较好地解决此前加工食品中微生物污染检不准的问题。
非法添加检测“道高一丈”
“两超一非”是指食品生产环节中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及添加非食用物质,比如化学染色剂苏丹红,却被添加在了辣椒粉、辣椒酱、辣椒调味品中;平喘药盐酸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被添加进了猪饲料中;有机化工原料三聚氰胺,被添加在乳及乳制品中,使得蛋白含量虚高;保健食品非法添加减肥药、壮阳药以达到宣称功效……
不法商贩的造假手段不断翻新,非法添加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也在不断变化。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关键技术研发及标准化应用”中,开发了加工食品中着色物质、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等的高通量筛查和确证系列检测技术,不仅将更好守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同时将为违法案件办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动物源性成分掺假可定量鉴别
“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关键技术研发及标准化应用”,还建立了动物源性成分掺假定量鉴别技术。胡文彦介绍说,“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同样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究竟是厂商故意添加、添加了多少,又或者是不规范生产包装过程中的源性污染?通过动物源性成分掺假定量,可以更好地进行甄别。
据悉,“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关键技术研发及标准化应用”由南京食药检院牵头,南京农业大学、东南大学、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南京卫岗乳业有限公司参与完成,其中多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下一步,南京食药检院还将在食品致病性微生物检测及溯源技术、食品真实性鉴别技术等方面继续开展深入研究,继续发挥食品药品检测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以高质量服务食药监管、服务产业发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薛玲
校对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