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发现自己的银行卡少了3万余元,查询发现,是女儿偷偷地将这钱充值在一款名为‘名人朋友圈’的社交软件中。”陕西咸阳市民李先生说,“之后我和这款软件的公司申请未成年退款,遭到拒绝。公司称,我女儿是用成人身份信息注册。”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向涉事公司了解情况,对方未与直接回应,其公司所在地武汉市12315平台称将协助处理。
男子投诉:3万元被女儿偷偷充进了“名人朋友圈”
咸阳市民李先生最近需要用钱,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莫名其妙少了3万余元。查看流水得知,这钱分多次转给了女儿的微信。
“我问女儿后,才知道从今年7月份开始,她在一款叫作‘名人朋友圈’的社交平台上充值。”李先生告诉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前前后后累计充值高达3万余元。”
李先生向记者出示了充值记录:7月份充值47元,8月份充值3014元,9月份充值10202元,10月份充值20283元。
“女儿才15岁,对钱的多少根本没有准确认知。这3万多元,我得辛辛苦苦攒一年都不见得能攒到。”李先生无奈地说。
记者注意到这些充值消费,大多集中在深夜,甚至凌晨,有时会在同一时间段连续多笔388元充值。如10月13日23时39分至14日0时40分,短短一个小时竟有13笔388元充值。10月25日04时31分,短短一分钟内就发生了3笔388元充值。
申请退款:平台拒绝退款,解释认证信息为成年人
发现这一问题后,李先生说他和“名人朋友圈”平台联系,申请未成年退款。然而对方答复说,女儿使用的账号认证信息是成年人,无法退款。
李先生和“名人朋友圈”平台联系,申请未成年退款被拒
“女儿想拿到我们大人的身份证太容易了。是平台方管理存在漏洞,在无身份证本人的人脸识别、签字识别,就能轻松让他人通过身份认证是极不严谨的。”李先生说。
华商报大风新闻和该游戏平台客服取得联系,表明身份希望协助平台和李先生沟通未成年人充值退费问题后,客服工作人员在请示相关负责人后表示:“我们一直开放充值退款入口并专门设立了充值邮箱,用以回复充值相关问题,并对合理的诉求及时响应,按照标准的流程对误充值且未消费的圈币办理退款,数额从十到千不等。也曾积极关注困难家庭,本着企业的人文关怀对家庭进行关怀金补贴。鉴于退款需要账号使用者提供一定的信息证明该账号的确是本人来申请。”
当记者表示想就该平台如何防范未成年人充值,如何就实名认证进行甄别等问题,客服人员并没有直接回应。随后记者试图拨打该公司对外电话,却提示已关机。
记者体验:“名人朋友圈”不用实名认证,也可充值消费
记者查询了解,名人朋友圈是一款以文字COSPLAY为基础、以角色扮演为主线的聊天交友软件,该软件由武汉华中时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发。
记者进入该软件发现,即便不进行实名认证的情况下,也可充值购买软件虚拟货币“圈币”,所购买的圈币可以在该软件中购买各种虚拟物品,也可将这些虚拟物品送给他人。
其中在一起玩栏目中内嵌了一些小游戏,包括狼人大师、你画我猜、谁是卧底等,这些小游戏需要进行实名认证。但该认证只需填写身份证号和姓名,无需上传身份证照片,更无人脸识别,签字认证等。
由于“名人朋友圈”平台方拒绝了李先生的未成年人退费申请,同时也回避媒体采访问题,11月21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联系武汉市消费者投诉平台,相关工作人员称,“我们会尽快和李先生联系,协助他和软件平台协调未成年充值退费。”
律师说法:不能简单粗暴判定充值人真实身份,如属未成年应退款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认为:若李先生反映属实,15岁孩子属于未成年人,其在社交软件消费并充值,与该社交平台建立了服务合同关系。根据《民法典》第19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因此,涉事孩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大额充值行为及高额消费行为,与其年龄、智力、认知能力不匹配,需要得到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追认。如果家长或法定代理人没有同意或追认,那么该充值行为属于无效。
赵良善表示,双方争议在于,涉事孩子通过成年认证进入,增加了未成年人使用账号的认证难度,家长可以提供证据,比如在该平台个人设置、社交友人的证言、孩子的自述、沟通记录、图片、视频等,如果上述证据可以证明,该账号就是涉事孩子使用并充值的,且家长不予追认的,那么其充值消费行为归属无效,该社交平台应该退款。
赵良善强调,社交平台不能简单将实名认证作为唯一依据来断定充值人的真实身份,还应当结合前述相关证据,综合确认充值人的真实身份,如确认未成年人消费属实,则应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