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重镇喀什,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也是多种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舞台,文化底蕴深厚。12年前,一支上海的纪录片团队从繁华的都市出发,跨越千山万水,抵达南疆的绝美之地。他们以独特的视角,第一次用高清镜头记录了中国西部边陲城市的全景式风貌,创作了纪录片《喀什四章》。
12年后的今天,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这座古老的丝路名城搭上了时代的快车,焕发出新的蓬勃活力。在此背景下,原班人马再次集结,以《叶尔羌河》为新篇章,用镜头续写新疆的传奇故事。
10月8日至29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真实传媒)承制的大型4K自然人文纪录片《叶尔羌河》每周二晚在东方卫视“新纪实”时段播出,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
上海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副总编辑尹欣在19日召开的该片研讨会上表示,《叶尔羌河》见证着时代的更替,它所流经的土地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之地,更是“一带一路”新篇章中璀璨步伐的脉络。纪录片《叶尔羌河》的播出并不是结束,而是充满希望的全新开始。从2012年的《喀什四章》,到2016年的《喀什传说》,再到2024年的《叶尔羌河》,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人将进一步扩大南疆三部曲的IP影响,在国际舞台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和新疆形象。
《叶尔羌河》运用4K超高清技术手段,用镜头记录平凡而伟大的人,从他们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以小见大,展现南疆这些年来的崭新变化,贴近实际生活也更具真情实感,能够让观众深入了解新疆的历史文化以及当下的人文风貌。四集纪录片中,先后出现的数十位各民族人物,皆被赋予了鲜明的个性。在短短几分钟至十几分钟的人物形象塑造中,制作团队除了大胆运用近景与大特写镜头外,还着力注入亲情元素,往往几个镜头便能触动人心,引发共鸣。比如阿布都深夜抢种棉花的辛勤身影,妻子温柔递上热饭的瞬间;玛热亚的父亲鼓励女儿克服困难学习鹰舞并与女儿一起翩翩起舞;牦牛叼羊比赛,父亲叮嘱儿子要奋勇争先等故事片段,无不彰显了亲情的力量。
镜头背后,是摄制组三年如一日的默默耕耘与坚守。《叶尔羌河》总导演刘丽婷说:“摄制组以脚步丈量新疆广袤神奇的土地。自2022年7月起,摄制团队共二十余批次、每次一个月交替前往喀什各县市及叶尔羌河沿线地区拍摄。三年寒暑,团队足迹遍布雪山、冰川、高原、峡谷、牧区、绿洲、戈壁、沙漠,总行程超过15万公里,用镜头记录下叶尔羌河流域的四季美景与30多组生动的人物故事,积累了超过200TB(计算机存储单位)、1000小时的珍贵素材。”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邓凯表示,在片中叶尔羌河不仅是一条自然之河,还是一条人文之河;不仅是一条历史之河,还是一条未来之河,更是一条情感之河。精彩的解说词蕴含匠心,使得该片如同一首散文诗,既有史诗般的宏大,又像小调一样的轻巧。
中广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会长赵捷认为,纪录片《叶尔羌河》由水出发,让我们知其源、看其势、观其向,进而厘清了喀什地区的历史源流,展现出一个与时俱进、开放包容、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新疆形象。摄制组带着求变的视角进行更具纪实意义的在场观察,使得观众对新疆的美产生一种向往,打破了刻板印象,牢牢把握了时代脉搏。片中交响乐与精美的画面交织呈现,犹如叶尔羌河从昆仑雪山一路奔向塔克拉玛干沙漠倾泻流出,不仅体现了多民族区域相亲相爱的画面,更展现了鲜活的生命力。”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视听传播系副主任、副教授韩飞说:“我相信在纪录片赋能新疆文旅传播工作上,《叶尔羌河》会持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我们期待‘跟着《叶尔羌河》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