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触动心灵的一段话: “成年人,最体面的告别方式是:我的最后一条消息,你没有回,而我,也默契地没有再发,从此我们互为过客。我不优秀,但我很善良,认定的东西,就会拼尽全力。我不聪明,但我也不傻。 劳合·乔治,这位英国前首相,在私人生活中有着一个简单却颇具象征意义的习惯:无论何时何地,他总是记得随手关上身后的门。 此习惯在一次与朋友的散步中得到了显现。每当经过一扇门,无论其开启与否,乔治都会确保它被妥善关闭。对此,他的朋友显得颇为不解,询问这做法是否真的那么重要。乔治的回答简洁而富有深意:“我们这一生,都在关身后的门。”他认为,关闭一扇门,就像是在生活中划下了一道界线,把旧的留在了过去,为新的故事留出了空间。 在中国古籍《庄子》中,也有类似的哲学思考。庄子提到,至人之用心如镜,不迎不拒,随遇而安,这种态度对待生活中的得与失,能够让人心境平和。这与乔治关门的习惯不谋而合,都指向了一种放下过去,面向未来的生活态度。 此外,有一个关于一位老铁匠的故事,也能与乔治的生活哲学产生呼应。这位老铁匠平日里靠卖铁制工具为生,生活简单而宁静。他的生活中有一把出自名家之手的紫砂壶,这是他祖传的宝贝。一次,一位文物商人看中了这壶,出价高达十万元购买,但铁匠拒绝了。不过,自从知道这壶的价值后,他开始失眠,担心这壶会被盗或丢失,平静的日子被突如其来的财富打破了。 后来,文物商人再次来访,价格翻倍,引来了众多好奇的目光。在一次意外中,这壶被一个小孩不小心打碎。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铁匠却显得异常平静,他表示自从知道这壶的价值后,他就没有安宁过。壶碎之后,他反而感到释然,仿佛重拾了往日的平和。 这个故事和乔治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相通的,都在讲述如何处理过去与现在的关系,如何放下那些无法改变的,以获得内心的平静与自由。这种哲理在许多文化中都有体现,无论是《庄子》、《菜根谭》的东方智慧,还是西方的生活实践,都在告诉我们,放下可能是获得真正自由的唯一方式。 然而,在成年的世界的每一次相遇都充满了偶然每一次别离似乎又充满了必然。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网络中,人们如同过客一般,彼此交错而过,留下深浅不一的痕迹。 在某个晴朗的午后,小雪回到了她那久违的故乡,参加一位亲戚的婚礼。故乡的街道依旧,那些熟悉的风景勾起了她无数的回忆。高中时期的点点滴滴如电影般在脑海中上演,那时的她与一个叫做小静的女孩形影不离,她们一起走过青春的长廊,分享着每一个小秘密,每一个青涩的梦想。 时间的长河里,她们各自选择了不同的大学,进入了不同的职业领域。曾经天天联系的习惯渐渐被繁忙的生活所替代。小雪在大学中学习文学,后来成为了一名编辑,而小静则在商学院毕业后进入了一家知名的跨国公司,成为一名市场分析师。尽管她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这成就无法弥补她们之间逐渐增长的距离。 那天,在婚礼的人群中,小雪偶然间看到了小静。婚礼结束后,她毫不犹豫地向小静发出了见面的邀请,希望能重拾那段美好的友谊。小静的回应虽然简单,但足以让小雪感受到一丝温暖。 但是,当小雪提出第二天见面的请求时,小静以工作忙碌为由婉拒了。小雪理解成年人世界中的无奈与约束。小雪收到的最后一条信息是小静的“忙完这两天联系你”,之后就再无音讯。小雪没有再次催促,她懂得成年人世界中有时候,不联系,就是最好的告别。 婚礼之后的小雪,虽然没有与小静重逢,但这次回家却让她重新审视了自己对友情的理解和期待。她开始更加珍惜那些仍然在她生活中活跃的人,学会了在离别中寻找意义,学会了如何在忙碌和距离中保持情感的连结。 同时,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也常会遇到意外的挫折和不幸。有句英国谚语说:“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这句话提醒我们,对于已经发生且无法改变的事情,应该学会接受并向前看。 某个周日清晨,一个小事件打破了一家人的平静。刘小畅的丈夫在经历了连续三天的加班后,原本计划在这一天好好休息,却被一通早晨五点的电话惊醒。电话的另一端传来了一个陌生人的声音,他在地下停车场不小心撞到了刘小畅的车。当刘小畅的丈夫到达现场时,发现车的保险杠被刮蹭到脱落。他处理完事故后,没有表现出任何愤怒或抱怨的情绪。相反,他还特意带回了女儿最喜爱的草莓,提议全家一起去游乐场享受周末。 与其沉湎于已发生的不幸,不如转变心态,寻找向前的动力。如《菜谱根》中所说:“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