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4月22日凌晨一点半,突然响起枪声,某军用射击场门前执勤的哨兵被打死。

任向前养护说 2024-11-21 17:22:57

1996年4月22日凌晨一点半,突然响起枪声,某军用射击场门前执勤的哨兵被打死。经法医解剖证实,这位遇害的哨兵身上中了三枪,分别是头部、胸部和腰部,他头上中的那一枪,是凶手为确认死亡补射的。现场没有丢失任何东西,唯独哨兵腰间别的枪套和弹夹套不见了。       1996年4月22日凌晨一点半,枪声骤然响起,划破了深夜的寂静。在北京丰台区八一射击场门前,正在站岗值勤的哨兵猝不及防地倒下。   他身中三枪,分别击中头部、胸部和腰部,子弹的力道让他连呼救的机会都没有。法医后来证实,那颗打在头部的子弹是致命一击,也是凶手为确认死亡特意补射的。   当人们赶到现场时,哨兵已经倒在血泊中。他的军装依旧整洁,脚边是掉落的步枪,子弹壳散落一地。   奇怪的是,现场没有任何明显的抢劫痕迹,哨兵的钱包和随身物品都在原地,但他腰间的枪套和弹夹套却不翼而飞。这显然不是一场普通的谋杀,而是一场有预谋有组织有计划的谋杀行动。   案件发生后,公安机关迅速展开调查。法医的解剖报告显示,凶手使用的枪支精度极高,三枪均命中要害。   这种枪法只有受过相关枪械射击训练的,并且这个人一定是一个专家,对枪械把握十分准确。结合现场失窃的枪套和弹夹,警方判断,凶手的真正目的可能是获取军用装备。   案发现场很快被封锁,刑侦专家在地上找到几枚弹壳。经过检测,这些弹壳来自一种军用制式手枪,而非哨兵掉落的步枪。这说明凶手不仅携带武器,而且对现场有相当的了解,甚至可能曾经接触过军队。   但案件的复杂程度远超想象。哨兵是临时被调派到射击场值勤的,他的排班在当天凌晨才确定。凶手为何能准确掌握他的行踪?又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下手? 直到几天后,另一起枪击案的发生让整个案件出现转机。   1996年4月25日,在北京郊区的一家小型银行,两名职员在深夜值班时被人开枪打死,凶手劫走了保险柜里的所有现金。现场的弹壳和丰台案中的一致,显示出这是同一人所为。   随着调查深入,警方开始发现,一个神秘的影子正盘踞在案件背后。凶手的行动目的极其明确,他对枪支和作案工具有着病态的执着。无论是丰台射击场的枪套,还是银行案中的现金,都被证明是他精心计划中的一环。   通过排查近年来涉及枪支的案件,警方注意到了一系列高度相似的作案手法:凶手每次行动都冷静果断,只取特定目标,从不留下目击者。   案发后,他仿佛从人间蒸发,毫无踪迹可寻。种种线索表明,他不是普通的犯罪分子,而是一个训练有素的杀手。   时间进入1996年下半年,北京、河北、新疆三地连续发生多起命案,模式如出一辙:凶手只取枪支或钱财,从不拖泥带水。他的精准枪法和对地形的熟悉程度,甚至让警方一度怀疑他是否与某些特殊机构有关。   直到1997年初,一个偶然的失误打破了他的“神话”。在一次作案后,凶手匆忙间遗留了一枚指纹。   通过比对,警方锁定了他的身份——白宝山,一个曾因盗窃和抢劫入狱的前囚犯。他在监狱服刑期间表现良好,被提前释放,但谁也没想到,他竟然在出狱后策划了一连串惊天大案。   白宝山的犯罪轨迹令人不寒而栗。从北京到河北,再到新疆,他作案15起,杀害15人,抢劫现金140多万元。他的目标不仅是钱,更是军用枪支和弹药,这种偏执让案件充满了恐怖气息。   1997年8月,警方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的一间出租屋内将白宝山抓获。突击检查中,警察在房间里发现了多支枪支和大量弹药。这些武器正是他从不同案发现场抢来的。   面对铁证,白宝山供认不讳,承认了自己在丰台射击场杀害哨兵的罪行。   案件告一段落,但它留给社会的震撼却远未结束。白宝山的冷血与狡猾,让他成为上世纪90年代最令人谈之色变的罪犯之一。而他的落网,也为一连串惨案画上了句号。   1998年3月3日,白宝山被判处死刑。同年4月,他被执行枪决,这场长达两年的犯罪狂欢终于走向终结。但对于那些失去亲人的家庭而言,伤痛却永远无法弥合。

0 阅读: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