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重庆故事会(1)|向绿而行两代人的环保“接力跑”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2024-11-21 15:08:28

开栏语

近年来,重庆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牢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一体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努力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城乡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即日起,重庆日报推出“美丽重庆故事会”系列报道,邀请部分生态环境管理者、企业负责人、科研团队负责人、项目建设团队负责人以及部分群众代表,从不同视角围绕不同主题,讲述美丽重庆共建共享的生动故事。

人物名片

王勤,63岁,曾在原重庆环境保护导报社任职,先后任原重庆市环保局宣教处处长、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两江新区分局局长等,2021年11月退休。

从市生态环境局二级巡视员岗位上退休已三年,王勤仍在从事着与生态环保相关的工作,在生态环保领域深耕了37年。

在王勤退休一年后,时年26岁的黄弘通过定向选调来到重庆,成为市生态环境局的一员。

或许是“一群人”到“另一群人”的接力,诠释此路薪火相承。王勤和黄弘两代环保人,虽未曾谋面,却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着重庆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故事。

“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才有了今天的天蓝地绿水清。”

“我从报道环保的记者岗位,走上了环保工作的管理岗位。”初冬的阳光洒落窗棂,王勤抿一口茶,往事如光影斑驳在眼前浮现:“1974年,重庆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城市环保局,说明当时重庆的环保形势非常严峻。”

王勤记得,1987年他入职重庆环境保护导报社时,重庆的天空还时常飘落酸雨和“黑雨”,“重庆是重工业城市,钢铁、化工、冶金、能源等是最主要的产业类型,由此成为当时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还被称为‘雾都’。”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重庆在许多领域都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

比如华能珞璜电厂在1988年初建时,就引进了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脱硫环保技术,成为全国第一家引入大型烟气脱硫装置的发电企业,开创了国内火电企业环保发电的先河。

“重庆还先后实施了烟尘控制区建设、民用气化工程、餐饮业推广清洁燃料、主城区‘清洁能源’工程、‘五管齐下’净空工程等,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提升,逐渐甩掉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两顶‘帽子’。”回首往事,王勤感慨万千。

人物名片

黄弘,28岁,浙江大学生态学博士,现为市生态环境局总量处二级主任科员,2023年主动申请赴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城口开展基层锻炼,积极推动当地濒危植物崖柏碳汇开发。

天蓝地绿水清,也正是年轻人黄弘落脚重庆的重要原因。

“最好的成果应该写在大地上。”黄弘毕业前在重庆开展过科研采样,但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重庆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是学生态学的,我相信,在祖国的大西南生态发展平台中,我一定能找到自己的新目标。”

碳达峰碳中和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碳排放权交易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重要的政策工具,而重庆是西部地区唯一纳入地方试点碳市场的省市。参加工作后,黄弘有了新的体会。“从面向存量的负向反馈转为面向增量的正向引领,这要求我们首先要在思路上进行转变。”

2023年,黄弘主动申请到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城口开展基层锻炼。

“城口是我参加工作之后出差的第一个地方,那时高速还没通车,路途十分遥远,山路曲折。”城口位于渝、川、陕三省交界处,虽地处偏远却生态优美,与黄弘干事创业的理想不谋而合。

“想办法帮企业解决问题,才能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到了城口,黄弘被安排到咸宜镇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在咸宜镇明月村调研时,黄弘发现村里有一片10余年前人工移栽的崖柏林子,“当年野外回归规模约有750亩,因为无人管护,状况不是很理想。”

崖柏,是重庆特有的恐龙时代白垩纪孑遗植物,号称“植物活化石”。

“崖柏如此稀有,我就想着能不能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为这片崖柏做点事情。”黄弘以现存崖柏为基础,对咸宜镇林业碳汇资源开展摸底调研,并着力推动“技术指南—项目示范—推广应用”全链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创新路径在咸宜镇落地见效,“崖柏碳汇将于近期通过CCER(中国核证减排量)实现挂网交易,让区域内200多户乡亲实现增收,这是来自大山深处的‘两山’转化故事。”

下一步,黄弘计划结合咸宜镇本地特色,在项目推进、交易模式、收益分配等环节上精心策划,深度赋能县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并通过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平台及重庆“碳惠通”平台实现交易。

今年28岁的黄弘正摩拳擦掌,在大巴山深处努力用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而在王勤30余年的从业经历中,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

2014年至2015年期间,两江新区部分区域的居民受困于臭气扰民。

“那段时间压力特别大。只要有空,再晚的投诉我都要到现场给居民做解释,做协调工作。”王勤记得,2014年上任市生态环境局两江新区分局局长时,正是两江新区快速发展的时期,“企业大量聚集,环保压力倍增”。

经多番调查取证发现,居民投诉的臭气主要来源于两江新区的汽车及相关零部件制造企业。

“汽车制造产业,一直是两江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臭气主要来源于汽车涂装等环节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C)。VOC治理不好,汽车产业发展就会处处受限。”王勤带领团队与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紧密合作,顶住压力,不仅助力推动全国首个VOC治理地方标准出台,还推动18家企业在一年时间里投入3.6亿元、新增48套VOC治理设备,彻底解决了臭气扰民问题,也推动了两江新区汽车产业的绿色发展。今年1—5月,重庆汽车产量达到99.7万辆,重新成为“中国汽车第一城”。

“企业出了环保问题,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而是要帮企业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王勤如是说。

“生态环保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干这一行就要爱这一行。”

“生态环保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干这一行就要爱这一行。在其位谋其政,要敢做事做好事,不能躺平。”从业30余年,王勤带领团队一直在探寻强化环境管理和服务企业发展的妙计良方。

▲川渝生态环境联合执法组正在查看某工厂违法排污情况。(受访者供图)

记得有一年,某企业私设暗管往嘉陵江里排放未经处理的高浓度废水。

充分掌握证据后,王勤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该企业征收了排污费并处以排污费两倍的罚款,并全数收缴国库。

“我们考虑到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在恰当的时机公示了处罚内容,将对企业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王勤带领团队积极为企业的整改出谋划策,“当时,该企业在全市有十余家分厂,随后都主动停产整改,并各自投入300余万元增设环保设备,企业也由此实现了绿色发展。”

在王勤两江新区分局局长的任期内,某压铸企业也曾因为环保违规而被处以重罚。之后,王勤同样带领团队帮助企业查找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提升企业的环保意识。此后,该企业在整改的基础上又添置了许多环保设备,实现了绿色转型,在行业内也更具有竞争力,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压铸企业之一。

“在管理岗位上那么多年,我严把环保准入关,有效控制了区域内的污染增量,同时当好‘服务员’,帮助企业查找问题、解决问题,助力企业健康发展。”王勤希望黄弘等新一代环保工作者在做好岗位工作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廉洁自律,做一个无愧于国家和人民的“环保人”。

如今,63岁的王勤也正不断从年轻人身上汲取新知:“现在数字重庆建设如火如荼,数字化赋能正不断改变、提升着生态环境领域诸多工作的方式和效率。这方面年轻人是专家,我要多向他们学习。”

11月18日,寒潮下的咸宜镇气温陡降。

寒冷并没有降低黄弘对工作的热情。依托大数据分析,黄弘写下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乡镇生态资产化能力建设强化乡村振兴示范的建议》。

文中,他这样写道:“……在项目建设上可依托强村公司建设契机,打造县域碳中和产品从生产、认证、追溯、销售一体化平台,培养本地化人才队伍;在交易模式上可依托重点帮扶契机、结合我市近零碳机关建设,创新实现与帮扶集团单位订单式碳汇交易;在收益分配上可结合生态补偿、乡村振兴等多样化形式扩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影响……”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