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贵州一女子为爱嫁进大山深处,不料,儿子3个月大时生病,夫妻只能翻山越岭跑医院,哪想,儿子半路就没了呼吸,女子悲痛万分,历经11年,凿穿了那座大山。 女子叫邓迎香,1972年出生于贵州一个偏远山区,家里非常贫困,没上两年学,就开始帮着家里干活,煮菜做饭,下地插秧,样样都会。 19岁时,她遇见了在外打工的袁瑞林,两人一见钟情,为了爱情,她不顾父母反对,义无反顾地嫁进了麻怀村。 这里是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小村落,村民生活非常窘迫,出门买东西都要攀爬悬崖峭壁,来回走4个小时,连自行车都进不来,村民们戏称是"老天爷遗忘的角落"。 新婚之初,邓迎香和丈夫种了很多蔬菜。每天天没亮,他们就背着新鲜的蔬菜往山外赶,等翻山越岭到达集市时,菜早已蔫了,只能贱价出售。但她从不抱怨,心里总想着来日方长。 1993年春天,邓迎香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了,小生命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欢乐。 然而,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幸福会那么短暂。
三个月后的一个夜晚,儿子突然高烧40度,夫妻俩急得赶紧抱起孩子,赶往县里的医院。 邓迎香一手举着昏暗的手电筒,一手扶着丈夫的后背,在崎岖的山路上踉跄前行。 终于下了山,邓迎香以为孩子马上就有救了,然而她摸了摸孩子的脸,却触到一片冰凉,孩子早已没有了呼吸。 那一刻,她仰天痛哭,哭声在深夜的大山里久久回荡。 失去孩子的打击并没有击垮邓迎香,相反,她的心里却种下了一个执着的念头:"一定要凿开这座山!" 这个想法在1999年找到了突破口。 随着国家电网的建设,好多偏远山区都通了电,可麻怀村交通闭塞,电线杆和变压器根本运不进来,通电成了村民们的奢望。 那时,麻怀村西南边山崖下有一个溶洞,当时村副主任李德龙建议将这个溶洞打通,就可以连到外界了。 村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这个溶洞非常狭小,里面还有一条小溪流,别说凿山了,就连进溶洞,都得爬着才能进去。 然而,外出务工的邓迎香听说这个消息后,当初的执念仿佛长出了翅膀,她第一个带头支持,和丈夫飞奔回来,挨家挨户劝说村民一起加入进来。 就这样,村民们带着蜡烛,煤油灯,镐子,钢钎等,排成长队,爬进溶洞,蹲在里面,一点一点凿石头,运石渣。 2004年,隧道终于被打通,虽然又矮又窄,但总算打开了一个出口。
村民们出行方便了不少,孩子们上学也不用再翻山了,村里也通了电,但邓迎香却始终觉得这远远不够。 就在村里的生活相对变好些时,噩运再一次降临到她的身上。 丈夫在煤矿挖煤时,遭遇意外,不幸离世,邓迎香忍着悲痛,一个人带着一对儿女艰难生活。 两年后,她与同样丧偶的李德龙组成了新的家庭。 2010年,她的继女出嫁,迎亲的车开到隧道口就进不去了,新娘只能提着婚纱,弯着腰穿过这低矮的隧道。
前两天刚刚下过雨,等新娘走出隧道时,洁白的婚纱上沾上了不少泥水,这一幕深深刺痛了邓迎香,那个心中的念头再次被激荡起来。 她和丈夫商量,要把隧道凿高,拓宽,让汽车直接开进村子里来。 丈夫瞪大眼睛看着她,上次他们打通这条狭窄的隧道就吃了很多的苦,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如今还想加宽加高,简直是异想天开。 村民们也都觉得邓迎香的想法太疯狂了,没人支持她。 邓迎香不气馁,挨家挨户做工作,给大家算账:"如果大卡车能进村,就能把我们种的蔬菜水果拉出去卖,收入会提高很多。" 她的坚持感染了不少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
她自掏腰包给工人做饭,还带人一次又一次去县里拉投资,解决没有资金的问题。 各部门纷纷伸出援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水泥厂无偿送来水泥,村里有在外跑运输的,也专程回来,无偿运渣土。 大家拧成一股劲,与大山艰难又勇敢地抗争着。 终于,2011年8月16日,一条长216米、高3.5-5米、宽3.9-5米的现代化隧道终于建成。 当第一辆汽车驶进麻怀村时,邓迎香流下了幸福又激动的泪水,她想起那个痛失孩子的夜晚,自己虽然没能救回自己的孩子,但这条凿出来的路,却能让村里所有的家庭免于和她一样的痛苦。 邓迎香常说:"我没有文化,但我有一个信念,再难的事,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做成。" 她用11年的时间证明,一个普通农村妇女的坚韧可以撬动大山,一个人的初心可以改变一个村庄的命运。 2016年,邓迎香当选为村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发展特色农业,建设美丽乡村。 如今的麻怀村,家家户户都住上了砖瓦房,村民们可以开车去赶集,孩子们不用再披星戴月上学了,老人生病也能及时就医了。 一个弱女子堪比古时愚公,凭一己之力,执着而坚定地带领村民完成自救再致富之路,把原本凄凉的故事演绎得可歌可泣,令人赞叹!
娘子军的[点赞][点赞][点赞]
现在有没有人了?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憨妇开山!了不起,值得学习!